|
今天是: |
秋粮产情和市场形势分析 | ||||
| ||||
全国秋粮“大盘子”整体看好 全年粮食生产,夏粮、早稻、秋粮三季粮食,大头在秋粮。 据农业农村部11月7日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2.37亿亩、完成94.7%,进度同比相当,全国秋粮丰收在望。与此同时,全国冬小麦已播91.9%,冬油菜已播94.4%。 因此,从秋粮生产整体形势看,今年秋粮有望再获丰收的“总账”是有的算而且经得起算的。 玉米:产量局部受损,总体乐观 “稳玉米,扩大豆”,今年国家对玉米的总基调是“稳”。 在三大主粮中,由于近两年玉米库存偏低,不同于小麦、水稻有较大规模储备库存,同时玉米价格比较市场化,市场对玉米的关注度更高。 近期国内玉米上涨,其中东北玉米大幅上涨,深加工提价收购相对普遍,中储粮轮换粮开库增多。 据第一财经消息,多位业内人士反映,全国玉米实际性减产的可能性极低。随着秋收进入高峰期,多个主产区增产趋势明显,粮食市场普遍认为新季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好于早前预期。 据一家东北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调研预测,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玉米产量保持稳定,黑龙江省今年6~8月积温提升显著,产量会小幅增长,或弥补吉林的小幅减少,辽宁大体稳定。 另据期货日报,随着市场各方因素不断变化,未来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数量的增减、进口成本的高低;二是国产玉米库存数量的升降;三是明年库存陈稻出库政策的调整;四是小麦价格未来的涨跌及新季小麦的长势;五是南方部分地区的干旱天气何时结束。当然,更为重要的一个变量还是来自需求方面。 水稻:五省启动托市 今年南方稻谷遭遇了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但从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稻谷产情整体看好。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南方12省(市)中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因高温干旱受灾面积为3119万亩,占南方秋粮的6.1%,仅占全国秋粮的2.4%。南方未受灾的4.8亿亩秋粮,因光热条件好,加上“一喷多促”等措施落得实,有望弥补部分区域损失。 稻谷是我国最大的口粮品种之一,目前稻谷价格远低于其他主粮品种,小麦价格1.6+,玉米价格东北1.3+、华北黄淮1.4以上。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五省中晚稻托市收购已经先后启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表示:据各地反映,收购中优质优价特征明显,中晚稻优质品种价格比普通品种每斤普遍要高1毛(角)钱以上。 大豆:扩种成效明显 今年是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农业农村部在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粮豆轮作,在黄淮海、西北、西南等地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今年我国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有16个省份1047个县共4万多家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此外,大豆进口也呈现下降趋势。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317.7万吨,同比降低7.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粮食稳产保供,不单是总量任务,也是结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小麦:重点是稳面积、攻单产、提质量 冬小麦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冬小麦、冬油菜播种面积已过九成。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表示,今年小麦秋冬种的重点是稳面积、攻单产、提质量,要力争全国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5亿亩以上,力争产量稳中有增。 从今年的情况看,小麦价格总体偏强运行,远高于小麦托市收购价格(1.15),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当前,河北陕西作为价格高地,收购价格突破1.65元,部分企业收购价格已到1.66元,随着小麦上量增加,预计接下来小麦将高位震荡调整。
来源:农民日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