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泽区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洪泽大米”产业跑出 “加速度” | |||
| |||
淮安市洪泽区坚持依托肩挑两湖、境内水美土肥生态优势,以组织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为抓手,聚力推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洪泽大米”稻米品牌及持续提高其核心市场竞争力。 立足“品种培优”,切实加强优良食味稻米品种推广。与省农科院等合作建立产研联合体,强化特优品种选育。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量质协同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示范与推广。依托省级龙头企业淮安明天种业,在岔河镇建设水稻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2022年,全区南粳9108、南粳5718等优良食味软米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 围绕“品质提升”,大力推行绿色高效清洁生产。加强有机绿色稻米基地、省级绿优稻米基地及“岔河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基地建设,总建设面积达42万亩,占比达85%以上。集成推广绿稻轮作、稻虾(鸭)共作等生态种养模式12.8万亩。普及运用水稻机械化清洁高效生产、土壤改良培肥及农药减量控害等品质提升技术,有效提高了稻米质量。 突出“品牌打造”,全力推进稻米全产业链开发。突出“洪泽大米—湖水天成”特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运用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淮安丰盈等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稻米企业培育,着力培塑岔东、瑞泰等企业品牌,做强“岔东香米”“苏油稻鸭米”等产品品牌,全力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品牌”全产业链开发模式。以岔河、三河等“味稻小镇”“稻耕田园”及稻米文化节等内涵挖掘,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品牌文化,推进稻米三产融合与发展。 紧扣“标准化生产”,切实提升稻米产业运行质效。建立健全涵盖“洪泽大米”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团体技术规范,申报制定“岔河大米”原粮稻谷生产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24个。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20个,经营规模占比达80%;培育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产业化联合体(会)256家,年开展农业社会化及全托管服务达128万余亩次,以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全域推进了稻米生产的标准化,带动了“洪泽大米”产业跑出了“加速度”。 来源:洪泽区农业农村局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