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2022年江苏小麦生产收购形势分析 | ||||
| ||||
一、2021年小麦市场回顾: (1)小麦主产区 2021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283万亩,增长0.8%;小麦单产774.75斤/亩,同比增加9.15斤/亩,增长1.2%;小麦总产量2739亿斤,比上年增加54亿斤,同比增长2%。 2021年全国小麦行情呈先降后升的V字形。年初,因疫情影响各地呼吁就地过年,主要销区的总需求量变化不大,3月份后,院校陆续开学,粮食企业开工投入经营,小麦市场有些许升温。但此时玉米上市量增加,玉米价格的走低使小麦失去向上的动力,4-5月份临近新季小麦收获,多数企业开始减少陈小麦购买,通过消耗库存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着手准备新麦收购的仓容和资金,陈麦价格弱势维稳。 2021年小麦价格的拐点大致在5月中下旬。5月6日后,最低收购价小麦暂停了投放,市场上流通的粮源减少,重心向新季小麦转移。然而部分小麦产区遭遇恶劣天气,江苏地区出现强降雨强对流天气,河南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冰雹天气,6月初,山东地区也出现了持续降雨,导致部分产区新季小麦产量质量不容乐观,有质量保障的小麦受到市场的青睐,价格迅速走高,呕吐毒素超标品质较差的小麦多作饲用处理,两者价差约为20-130元/吨。7月下旬,河南部分市县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暴雨导致严重内涝,部分小麦受灾,品质下降。随后中秋、国庆到来,终端消费增多,小麦市场继续高位偏强运行。截至9月30日,夏粮旺季收购圆满结束。新季小麦累计收购5791万吨,同比增加约306万吨,托市收购未启动。 10月1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22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较去年上调2元。此时受降雨影响,冬小麦播种延迟,保护价政策较往年提前公布,主要是为了提振农户信心,起稳定市场作用。10月20日,临储小麦拍卖重启,但仅仅两期后又进入暂停阶段。随着麦价上涨饲料企业已开始减少小麦用量,部分饲料厂因为当地小麦价格高于玉米,小麦饲用替代性逐渐下降。 2021年口粮小麦用量平稳,饲用小麦用量大增。面粉加工企业对高质量小麦需求与往年持平,而小麦与玉米较大的价差促使饲料加工企业积极购进大量呕吐毒素偏高小麦。工业制粉、种子用量、进口小麦量同比略增。 (2)江苏地区 2021年江苏小麦播种面积3536.8万亩,同比增加28.5万亩,同比增长0.8%,种植面积自2017年连续4年下降后得到首次回升,小麦产量268.44亿斤,同比增加1.67亿斤,同比增长0.6%。由于江苏地区新麦收获前夕遭受大风、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导致省内新麦品质参差不齐,整体品质情况较2020年有所下降,以呕吐毒素过高为主要问题。5月中下旬江苏新小麦开始陆续收割至9月末收购结束,总体呈优质优价行情,质量好的小麦竞争较为激烈,毒素超标小麦更多转入饲料市场。 江苏夏收期间小麦市场化氛围浓厚,小麦市场价格普遍高于托市价格,托市收购未启动。小麦托市收购政策自2006年执行以来,第一次未启动是在2011年,第二次即是2021年。粮食经纪人、地方储备企业、饲料企业等多方主体入市收购,截止2021年9月30日,江苏地区小麦累计收购数量1051.2万吨,市场价格在2420-2645元/吨,平均价格2510元/吨,2020年同期市场价格在2160-2470元/吨,平均价格2317元/吨。 2021年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数量685.7万吨,实际成交数量544.8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54-2635元/吨,虽然临储小麦投放时间跨度、投放量不及上年,但成交量、成交率以及成交价均处于高位。 整体来看,2021年江苏小麦虽然产量有保障,但是由于天气因素影响,呕吐毒素高的小麦数量偏多,除徐州、连云港部分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小麦呕吐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大量毒素超标小麦流向饲用企业,能够用于面粉企业的口粮小麦数量同比大幅减少。至年末,市场小麦供应量偏紧,价格逐步走高。 二、2022年小麦市场情况: (1)小麦主产区 我国2022年度小麦播种面积在3.5亿亩左右,预计产量1.34-1.36亿吨。从需求面来看,口粮用粮9000万吨左右,饲料用粮1000万吨左右,工业用粮1000万吨左右,中央储备、省市县三级储备轮入1000万吨以上。 临储小麦拍卖重启,保供稳市意图明显。2021年12月29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宣布将在2022年1月5日重启临储小麦拍卖,投放共计50万吨,且对竞拍用户的加工能力、出库量进行了规则限制。虽然本次投放量大幅减少,但调节了市场持粮主体屯粮的心态,一些贸易商担心后续投放力度加大,小麦价格有回调可能性,便开始积极出货。 国际形势冲击小麦市场,供求压力较大。2月末,俄乌冲突导致小麦价格加速上涨。2021年,俄罗斯小麦产量8199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11%,乌克兰产量2903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4%,两国出口量5500万吨,约占全球小麦出口总量1/3。两国冲突引起大宗商品普遍涨价,加之北美产区因干旱减产,印度限制小麦出口等因素,小麦全球供给刚性减少,供应态势较紧张,小麦价格飙升。 疫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口粮消费总量下降。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得到控制,但不能排除未来其他地区有反复的可能。在疫情和各种防控措置影响下,口粮消费同比下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5月发布的小麦供需平衡数据显示,预计2022/23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13625万吨,同比减少909万吨。 (2)江苏地区 2022年江苏小麦播种面积3558.9万亩,同比增加22.1万亩。各地亩产量有所提高,预计总产量较去年略增。 年初,江苏小麦市场价格处于高位运行,2800元/吨的价格已经属于常态。1月5日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重启,虽然对拍卖资格限制条件增多,但是成交依旧火爆,江苏地区全部成交,最高溢价330元/吨,由于粮源有限,小麦市场处于“僧多粥少”状态,高溢价成交也在情理之中。 年后,小麦市场有一小段时间的降温,此时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很多加工企业还未开工,此时小麦价格在2700元/吨左右。随着企业逐步开工,原有库存逐渐消耗,省内小麦稳中趋涨,至2月末,俄乌冲突的爆发加速了麦价的上涨,价格开始突破3000元/吨大关,3月4日,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平台诞生了成交的最高价3425元/吨,截止目前依旧是最高。国际冲突致使麦市行情波动较大,部分之前成交的中远期小麦合同甚至出现少见的销售方违约现象(当时成交的价格区间在2800-2900元/吨)。 此时小麦市场火爆,部分储备企业抓住机会出售小麦,小麦的销售专场大幅增加,从成交价格上看依旧保持高位,但成交率和溢价开始下降,麦市渐渐回归理性,保持高位稳定。同时受到局部地区疫情影响,省内地市之间物流运输受到很大限制,原粮流通量缩水,小麦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4月13日后,最低收购价小麦停拍(2021年是5月6日后停拍),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少,投放区域有限,江苏地区仅投放9.6万吨,对小麦市场起动态调节作用。政策性小麦停拍后,地方小麦交易量明显上升。随着新小麦上市在即,陈小麦价格重心下降,企业开始加大轮出量腾出仓容备战夏收。5月下旬,江苏南部地区开始零星收割,初期收购点价格在1.45元/斤左右。 目前江苏小麦收割已过九成,新季小麦产情好,质量好,价格高开高走,市场预期偏高。 苏北地区 连云港地区雨水少,惜售心理重。截止6月10日连云港地区小麦已收获6成左右,预计还有4-5天收割完毕。亩产在1000斤以上,容重有区域性差异,灌云地区在750g/L以上,东海地区容重在800g/L以上。收购点价格在1.46-1.49元/斤,库点价格在1.5-1.54/斤,目前连云港地区的新小麦主要集中在农户和收购点手中,已入库粮食较少。据了解,地里刚收割小麦水分在14%左右,农户直接拉到库点的话,要进行烘干、除杂,还需要承担运费,综合成本叠加使得农户更愿意直接卖给收购点。目前持粮主体惜售心理较为浓重,在等待库点价格进一步上涨。 徐州地区新麦到库价在1.53元/斤左右波动,杂质少,水分12%左右,容重基本都在一等以上,亩产1000斤以上,往年亩产800-900斤。徐州本地粮源偏紧,有从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周边地区收购的现象。 宿迁地区淮麦居多,收购点价格在1.48-1.5元/斤,亩产1000斤左右,往年亩产800斤左右,质量良好,但面筋含量普遍偏低。部分较早收割的小麦水分偏高,收购点会按一个点降2分钱的价格采购。 苏中地区 淮安地区小麦产量高,质量优。截止6月9日,淮安地区已收割小麦7-8成,预计还有三天左右全部收割结束。亩产普遍在1200斤左右,容重大部分都在800g/L以上,也存在面筋含量偏低的现象。当地普通红小麦到库价格1.52元/斤,优质品种小麦1.55元/斤。往年收购期间会从安徽方向购进部分质量一般的小麦,与本地价格相比每斤低3-4分,今年安徽小麦质量优于往年,价格优势不再,故收购的多为本地粮源。扬州地区今年小麦质量也很好,红小麦亩产量不高,约700-800斤/亩,也普遍存在面筋含量低的现象。 三、2022年江苏小麦购销思路: 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且麦价波动幅度加大,运行空间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各收购主体需要积极关注影响小麦行情的各类因素,诸如国际形势、疫情防控、物流限制、饲用数量、小麦品质等。在麦价高位运行且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加大的情况下,建议粮食经营主体增强市场风险意识以及提高市场敏感度,把握阶段性市场机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