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势下的营销之路 | |||
| |||
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是独具特色的,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贯穿始终不同,也与纯粹国家限额配置有别。就拿主粮来说,由最初的交公粮——由国家机构按照计划统一加工、统一调配、统一销售,到后来的逐步放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到现在的国家储备调控,加工、销售遵循市场规律供给,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与市场双重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稻米作为重要的主粮之一,现行的加工、销售模式始于改革开放的体制改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完善、成熟、稳定,已经完全拥有了固定的模式: 自销是每一个加工企业都会走的一条路,区别在于其所占销售比例的多少,最大的优势是消费者得到价格优惠最多、加工企业得到利润空间最大,缺点是销售半径小。 经销这是绝大多数加工企业普遍都在走的销售路线,发展、管理经销商工作几乎是所有加工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重点,甚至是唯一重点。 走经销商路线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省心,加工企业不用在销售上面花费大量的心思了,只需发展和管理好经销商就可以了,还可以充分利用经销商的地域人脉优势扩大产品的销售区域。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加工企业与市场脱节、受经销商影响极大,不能准确掌握消费动态就会丧失加工的主动性,而且让原本就微小的利润空间再度被压缩,使加工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随之减弱。 经销商模式的销售特点是以经销商为核心,向前延伸,经销商会左右加工企业的生产,例如加工工艺、加工品种、产品品质;向后延伸,经销商能诱导消费理念,比如吃什么、怎么吃、选哪个、如何选、... 网销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交易平台和支付体系的成熟稳定、物流派送路线的延伸和管理的完善,最先在年轻人群体中流传开来、转眼间就风靡全球的一种销售模式,尤其是疫情蔓延之后,网销迅速成为销售界的新宠,对很多人来讲,网销是一种崭新的销售模式,也是新形势下营销的突出代表。 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生存理念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建国初期的国人,心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呢,想着要有一技之长傍身;现在,很多人都愿意选择放飞自己,尽情地享受生活,所以,吃的维度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越来越立体:吃的天然、营养、健康,吃的独特、新奇、多样,吃的口味、花色、感官,要吃的自在、吃出自我、吃来自豪... 这种分化与细分直接体现在销售上,就是核心主体发生了变化,若依然延续先前以经销商为核心的销售模式,经销商是无法应对这种细分市场变化的,只有加工企业才可以革新工艺、设计产品、推陈出新的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所以,新形势下的大米营销以加工企业为核心。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大米营销模式最强大的优势是可以加快产业融合速度: ①加工企业向前延伸,下发订单,指导农人有计划耕种,保证其收入稳定; ②加工企业向后延伸,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引导经销商走层次化的多样道路、特色道路,满足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③加工企业也可以直接加入网销大军,走以销定产的定制之路。 以加工企业为桥梁纽带,使行业贯穿融合;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可引导、带动整个行业有序发展;以加工企业为中心,能设计、开发、加工、销售个性大米及其相关产品。 位置发生了变化,角色发生了改变,那么对加工企业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以前大米加工企业就是一个单纯的加工厂(加工车间),把原粮脱壳、碾磨成白米几乎就是其工作的全部,不存在工艺的设计——因为没有工艺;不存在技能的提升——因为那技能没有提升的空间; 以后的加工企业,首先要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所以必须不断革新加工工艺、设计生产各类群体所需要的个性大米;其次因工艺需求促进设备更新,所以需要关注科技的突破,寻找更高端、先进、设计更合理的粮食加工智能设备;再次由产品细分需要重组各类经销商队伍;最后以产品加工的特点主导稻谷种植——加工不同类型的营养米,原粮品种会不相同。 以前大米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就是加工厂的厂长——把原材料找来,加工出成品,送到经销商手中——三点式的工作轨迹,只需要对厂里的员工负责就是个好厂长了。 以后的加工企业负责人是产、加、销的综合筹划者,是这条产业链的主导者,须面面俱到,对链条上的所有人负责。 以前大米加工企业的生产几乎是千篇一律,产品除了产地、品种的自然差异,也就只剩下品牌名字的不同了,工艺造就产品的千差万别就像被加工企业遗失的海螺,蒙尘、沉落、沉默... 丝毫没有为哪个稻米加工企业带来竞争上的实力。 现在市场多元化了、碎片化了,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了、高端化了、个性化了,所以千篇一律、找不到特色的大米完全丧失了参与竞争的能力。 以后的大米加工企业,加工技术与工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真正体现工艺创造价值,加工工艺和产品设计将是企业参与竞争、占领市场的唯一秘笈,以此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金字塔状态: 稻米加工技术与工艺三级金字塔按部就班的中规中矩地经营了几十年的稻米加工企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升华、技术的进步,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行业重组。变革总是以流血开始、以牺牲和淘汰深入、以创新者胜出为结局的,稻米加工行业重组的过程实质就是总体数量减少、个体规模扩大的过程——落后的淘汰出局、出色的扩大规模。 这种由市场碎片化、科技进步、加工工艺革命带来的行业重组,会给稻米加工行业带来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势态:因客户需求定位的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所以好销售;由技术进步改进的产线智能化程度高,所以好管理;以精准工艺闭环调控生产,所以品质稳定;用智能制造精准找回谷物营养,所以回报丰厚......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大米营销模式,对整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也更加合理的要求,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协调产、加、销同步前行、互为因果,也会推动粮食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研发和科技进步。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