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兴之路中国粮——写在粮食即将迎来“十八连丰”之际 | |||
| |||
“黄河入海流,真是辽阔啊!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2021年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入海口凭栏远眺。 黄河,在中国北方大陆上辗转奔流万里入海,串起完整而广阔的地理单元,也串起了煌煌五千年华夏文明。 农耕时代,大地理深刻影响着大历史,什么样的地理就孕育什么样的食物起源,什么样的食源又养育什么样的文明。围绕食物与生存,人类演绎了多少爱与恨、战与和、统与分的历史大剧,水患不断的黄河就是最深切的见证。 粮食与食物,是历史最深层的决定者。 它是饥馑岁月比天还大的命、被芸芸众生膜拜的神,也可能是丰裕年代“陈陈相因”的“太仓之粟”;它从具象上看,是每个人一日三餐端着的饭碗,抽象说,是经济、政治、社会的本能逻辑;它是一种物质,但也可以归于精神;它塑造着民族集体人格,影响着王朝荣辱兴衰,它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图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句句箴言、字字深重。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