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青黄不接 稻价依旧难涨 | ||||
| ||||
暑伏的天气,各地已开启烧烤模式,居民饮食消费相对清淡,加剧了稻米市场购销清淡的格局。往年立秋节气过后,市场需求将逐步好转,但鉴于今年的市场行情,短期内原粮价格恐将是易跌难涨的行情。 粳稻开启下行模式 如今东北产区新作长势良好,正处于分蘖期,气温适宜,利于新作生长,后期若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丰收可期。但库存陈粮方面,让持粮主体犯了难,市场状态是结余量大,而大米市场消耗十分缓慢,销售压力重重。圆粒水稻方面,因受国家临储拍卖底价的支撑,使得稻价持续稳定,但随着新作的上市临近以及存粮主体的变现,近期价格也出现了0.01-0.02元/斤不等的下滑,主要是大米开机率非常低,新粮上市前恐消耗不完。长粒水稻价格亏损最为严重,年后部分主体入库成本价在1.4-1.5元/斤不等,但当前高价都不超过1.3元/斤,不计算利息的情况下,每吨或亏损400元/吨左右,粗略统计今年新粮上市之前余粮量较往年要多的多,如今部分主体收购青粒的意愿下降,也将延迟对新作的收购,市场后期利空因素占多。 当前江苏产区稻价呈稳中偏弱的行情,基层粮源虽已见底,但国家临储、省储以及各储备公司计划在近期纷纷抛售,这其中不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此企业挂牌销售也意味着对后市行情并不看好,急于变现回笼资金。截至目前,该省份普通晚粳稻价格已跌至1.5元/斤以内,出米率70%以上。不单单是本省的库存,同样还有东北产区的粮源在此省销售,市场整体供应相对充足。 籼稻市场有价无市 籼稻市场的购销与春节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前期价格越高,市场粮源越少。以丰两优为例,市场抢购价格一度达到了1.55元/斤,但随着节后大米市场需求一蹶不振,6-7月份加速了稻价下滑的速度,从到厂价格1.4元/斤,跌落至当前的1.25-1.30元/斤,出米率65%以上,并且此价格愿意接货的米企寥寥无几,多按需采购。同时部分贸易商库存少则几百吨,多则可达到上千吨,近期变现去库存的心理越来越强烈,此种状态延续下去,必将对新作的开秤形成压制。由于2020年籼稻主产区未启动托市,预计今年的中晚籼稻上市后还将政策市为主,部分主体认为或围绕在1.26-1.28元/斤徘徊,干粮,国标三等以上。米企方面需求将减弱,多采取随用随采的策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