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着力提升小麦产业质量和效益 | ||||
| ||||
目前,全国主产区麦收已接近尾声,粮食加工企业已经陆续开始积极收储夏粮,为生产加工做储备。近日,为探究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新路径,由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指导,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研讨暨高产优质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来自小麦生产、科研、加工、种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种植大户以及主产省(区)农业农村部门小麦生产及技术推广部门相关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和研讨。 品种展示会现场,与会人员观摩了优质品种的田间长势及品质特性后,参观了河北金沙河面业现代化生产车间,细致了解了小麦从收割到运输、仓储、加工等各环节过程,并对优质麦制成的面包开展了鉴评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当地农户直观地认识各种优质品种的特性,能为新型经营主体和用麦企业选择品种、建立基地和产销对接提供依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张勇说。 近年来,我国小麦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等不同类型的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满足了日益丰富的市场需求,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在观摩会后举办的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研究员胡学旭表示,下一步,在优质麦品种选育和管理上,应细化“专用”品种分类,面向专用品种选育,深入挖掘品质、产量、抗性性状,推出一批质量过硬的强筋专用品种,根据不同品种的品质表现,明确优势种植区,充分发挥出优质品种的优势和价值。 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李辉介绍,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河北的优质麦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逐年提高,形成了一批强筋麦生产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在产业带动下,河北优质麦地头收购价格普遍高于普通小麦0.1-0.2元,种植效益显著提升。全省入统小麦加工企业达到200多家,产值440亿元,直接带动农户62.27万户。 近年来,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吸纳了包括龙头企业、种粮大户、育种家、生产推广等部门代表,探索产业链条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致力于我国小麦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的整体提升。 自2018年成立以来,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紧紧围绕推进优质麦产业化,在促进产销对接、构建交流平台、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出路。每年召开优质麦产销对接会和优质麦质量鉴评会,促成多家用麦企业与大户、合作社签订优质麦收购订单,年均促成的成交量达上百万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