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图为2010年9月8日,刚度过八十寿辰的袁隆平院士从湖南赶赴北京参加21世纪论坛,并发表题为《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的演讲。与会专家纷纷对他表达祝福。袁隆平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到90岁时,实现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的奋斗目标。”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11年10月18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分中心揭牌后,立即前往常熟分中心的杂交水稻种植基地考察。在基地内,被誉为“江苏袁隆平”的端木银熙向袁隆平介绍,目前已有8个杂交粳稻品种亩产超过800公斤,还有2个品种亩产已接近900公斤。袁隆平院士在欣喜之余,嘱托端木银熙挑起杂交粳稻亩产突破900公斤的重担。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2013年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举办农业圆桌讨论会,会议主题为:“粮食安全:亚洲携手,共同面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论坛上表示,杂交稻每年多增产的粮食可以养活7500万人口,不仅仅在中国表现良好增产,在其他国家同样表现良好,增产显著。 2014年1月11日,刚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乘坐高铁载誉回湘,在长沙火车南站受到了记者和市民们的热捧。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袁隆平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198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后,杂交水稻研究第二次登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特等奖的领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