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阳县大米之区域品牌 | |||
| |||
射阳大米长期坚持实施全品牌战略,带动了射阳大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长三角高品质农产品基地。 目前已形成62家加工企业,70条加工生产线,200多家烘干加工企业,年300万吨加工能力,百万吨产销量,百亿元产业规模。收到了“创一个品牌,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效果。 打造特色地标 放大品牌效应 射阳因独特的地理位置、独异的土壤质地,独具的栽培模式,产出的稻米与众不同,品质上乘食味独特。根据这个独有的特色,2005年4月注册“射阳大米”集体商标,成为我国大米类首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08年注册为地理标志保护,2017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登记,2017年获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全国农产品全品牌地标。 叫响品牌,持续开展宣传推介。“射阳大米”先后在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等地举办大米品尝、经贸洽谈、新闻发布会,参加各级农展会、博览会、名特优产品展销会、优质稻米推介会、粮油精品展示会等,加强在《中国稻米》、《新华日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的宣传,有效地扩大射阳大米品牌的影响。 做优品牌,积极参与评选评价。先后荣获江苏品牌紫金奖、农产品十强区域公用品牌、连续十四年获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十大畅销品牌”等50多块奖牌,获十四届、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国国际粮油交易会金奖,2016、2018年中国大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17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被评定为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大米节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2018年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2019上海中国国际第四届稻米解香争霸赛金奖,获国家20届绿博会金奖,获2020年农业品牌百强,再获中国大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等40多块国家级奖牌,2020年农业农村部八部门组织的品牌价值评价245.32亿元。 保护品牌,积极推进打假维权。我们把组织好品牌的使用,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的《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将《规则》的遵守,列入《会员自律公约》的重要内容。以此规范行为,强化质量安全,遏制制假售假。我们采取:一抓源头,釜底抽薪。二抓窗口,净化市场。三抓企业,规范管理。射阳大米列入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信息点。与南京两家律师事务所合作,常年帮助打假维权,射阳大米进入司法维权新常态,近四年判处64起不法米商,今年又立案26起。
强化标准引领 夯实质量基础 我们把推进生产全程标准化,作为提升射阳大米品质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抓手。在省、市知识产权局的帮助指导下,射阳大米2017年在上海发布了团体标准,2018年申报地方标准,2019年7月获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执行标准为DB32/T 1580-2019。射阳大米标准主要是从优质品种,绿色发展,加工精度,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食味评分值等方面进行了提高。努力保证射阳大米“香纯绵甜、筋道润滑、食品独特、绿色营养”的特点。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按照地方标准,坚持推行“三统三推”模式。统一供种,主推优质新品种南粳9108为主的南粳系列;统一联耕联种;射阳是联耕联种发源地,已由联耕联种向联管联营延伸;统一组织技术培训,近3年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经纪人2100人,种粮大户13000人。推进稻米绿色生产方式,开展绿色发展行动,鼓励稻农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全力推行减化肥用量,减农药用量,采用稻鸭、稻鳅、稻虾复合种养新模式。推广全程机械作业管理。全县水稻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施肥,机械化防病治虫,机械化收割。推进标准仓储建设,近几年新建低湿仓储80万吨,总仓容量达150万吨。 在加工环节上,加工企业全面进行设备更新,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碾米、色选、抛光设备,全面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积极推行射阳大米包装标准化、一统化、统一使用集体商标,并和产品质量溯源、绿色生产、地方标准执行、规模发展、章程和自律公约执行实行“五挂钩”,全面推动射阳大米质量追溯“双码”管理,实现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 形成支柱产业 带动富民强县 射阳大米全品牌运用,对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兴农、富农、强农、壮农和全县乡村振兴作用十分明显。 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射阳大米品牌建设,带动了稻谷原料价格,射阳大米专用原料价格高出原来和外地稻每kg0.10-0.20元,最高时高出0.3元,连续十多年,射阳品牌大米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年增收超3亿多元,人均达1500元。同时,增加了农业中加工业比重,带动了公路运输业,彩印包装业,延伸带动了饲料加工业、养殖业等相应增长,由此增加二、三产业总值70多亿元。成为我县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江苏品牌营销成功案例,省地标富民十大典范。 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协会曾先后接待了上海、广东、河南、吉林及省内40多家组团来访学习,省内陆续有兴化、海安、姜堰、如皋、高邮、东台、大丰、建湖、阜宁等等20多家参照射阳经验,注册了大米等地理标志商标。新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品牌创新,助推江苏科学转型》、“一粒米的奇妙之旅”等文章,介绍了射阳大米创牌的成功经验。指出“射阳大米被精心培育为中国大米最耀眼的品牌之一,为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管理和使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射阳大米也被新华报多次刊文推崇为长三角“米中之王”。因此每年供给上海市民60万吨左右,占上海需求量20%以上,有力的服务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品牌强农、质量兴农,讲好品牌故事,强化品牌提质,突出品牌经营,全力把射阳大米打造成江苏乃至全国品牌强县、产业富民的示范标杆。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