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梅勤董事长 | |||
| |||
五指并拢出拳 三链融合发力 ——专访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梅勤董事长 “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习近平总书记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作为粮食流通的主渠道、粮食调控的主阵地、粮食产业的主力军,怎样来实践“两头两尾三链融合”?日前省及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联合专访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梅勤董事长,深入了解南京粮食集团的实践探索。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分享。 采:南京粮食集团是经历怎样的改革重组而成立的,目前是怎样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范围? 梅:“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主渠道,在收购保护农民利益、稳价保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仰赖政策、各自为战、机制僵化、人才流失、竞争力弱等问题逐步显现。为减少国企内耗,推进企业要素重组和优势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1+1>2”效应,2011年10月20日,经市政府批准,南京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粮)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2010年4月南京市大部制改革之后,市委商务工委、市商务局为加大粮食改革力度、做强做优做大南京粮食产业而作出的又一项战略性决策,在南京粮食行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意义。 南粮起初由粮油食品市场、南京天悦公司、南京润泰市场合并而成,经过多年整合、融合、聚合,现为南京新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下属南京铁心桥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辖灵山粮库、石埠桥粮库)、南京市下关粮食仓库有限公司(新港粮油食品市场)、南京现代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和南京天嘉投资有限公司五家企业,五指并拢形成拳头,业务涵盖粮油购销储备、粮油加工、粮油期货交割库、物流中转、专业市场及资产经营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家国有独资的大型粮食企业。古人云:“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南粮不忘初心,突出主业,全面提升粮油收储与保供业务,现有粮食储备仓容28万吨、食用油脂罐容10万吨,并拥有5000吨级长江码头一座,是南京市规模最大的保供基地,承担有省市两级粮油储备15.73万吨;新港粮油食品市场作为全市唯一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60万吨,约占南京市区口粮供应总量的60%,承担有南京市成品粮应急保供储备任务,日均流动库存保持在近2万吨。 南粮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农业供给侧改革部署,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秉承“创新、进取、积极、有为”的企业精神,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企业使命不动摇,深化改革谋发展,面向市场求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整合,注重人才培用和薪酬改革,积极快速推进传统国企的现代化进程。南粮确实已经成为南京市粮食流通的主渠道、粮食调控的主阵地、粮食产业的主力军。2018年,南粮荣获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大米核心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仓储企业等称号。 采:从种植源头到餐桌尾端、从农业前端到工业尾端,全力打造粮食产业链,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也是必由之路。南京粮食集团在延长产业链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实践? 梅: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习总书记指示高瞻远瞩,这确实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粮食从“农头”到“食尾”的流通,串起了播种、培植、收割、烘干、入库、储存、加工到销售的的一条完整产业链,粮食企业的责任与作为贯穿于每一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财富优势、将势能充分转化为动能、从“趴在库房等”转为“顺着产业流”,南粮在三链融合上开展了有益探索。 自2015年起,为更高水平、更大能力、更高效率发挥粮食安全保供主渠道作用,南粮开始布局粮食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建设。在新农集团的关心指导下,围绕新农“三大主业”之粮油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规划,南粮认真落实“健全一个模式,搭建一个平台,打响一个品牌”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粮油全产业链的“四化”发展思路,即“订单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通过“订单化运作”,提高稻米生产的组织化水平;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稻米的质量安全水平;通过“专业化服务”,示范引领稻米生产全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品牌化营销”,在拓展大众市场同时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提升“晶润”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认可度。 采:“四化”是很有创意的“三链”融合模式,南粮是怎样把“四化”付诸实际行动的? 梅:今年6月5日,南粮牵头成立南京稻米产业协会,将以南京稻米产业协会为平台,以南京地产优良食味稻米产业提升行动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南京稻、健康米”品牌,努力实现“绿色兴稻、质量兴米”,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为百姓造福,实践稻米产业振兴的“南京模式”。 (一)订单化运作。围绕南京市优质稻米提升计划,积极参与市农业农村局的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约18个);在南粮现有2.4万亩订单化种植规模基础上,继续择选优质基地和种植主体(合作社、种粮大户、村组织)开展合作,计划种植规模拓展至3.2万亩。在六合、江宁、高淳三区建立“晶润”牌优质稻米订单生产示范基地并接受社会监督;在江宁、六合、高淳各选一处符合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的基地,依托搭建的稻米全产业链专业服务共享平台,安排专人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对接服务,做好引导和服务,实现“五有”,即:生产有组织、种植有标准、服务有专攻、全程有记录、质量有认证,引导种粮农民盯着市场走,跟着需求走,做到不但产得出、产得优,而且卖得出、卖得好。 (二)标准化生产。按照市农业农村局确定的万亩种植基地选址条件,有效探索和引导标准化生产,由南京稻米产业协会牵头组织,联合采购种子、肥料和农药,并由第三方专业植保机构进行统防统治;对32000亩订单化种植基地的选种、育秧、施肥等作业流程进行规范引导、现场指导和适时跟踪。建立稻米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系统,探索实现从种子培育到销售终端的全程追溯。做好粮食的整仓和分区农残检测,对自身开展农药残留检测进行可行性研究。 (三)专业化服务。搭建粮油全产业链专业服务共享平台(O2O平台),针对稻米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生产阶段,整合农业生产资料、农机装备、种子种苗等生产供应商和稻米生产全程专业化服务供应、稻米种植技术指导服务、稻米加工销售等社会资源,实现稻米全产业链专业服务供需对接,服务内容包含种子种苗、农业生产资料、全程机械作业、专业植保、烘干、收储、销售等,研究探索农业保险、农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功能集成,着力提供需求精准、操作便捷、体验贴心的一站式服务。我们还将扩建和升级新港粮油食品市场,以“商企财富门户、百姓生活家园”为愿景,以粮食为主,打造农产生鲜多元化供应链,切实保障城市居民“米袋子”“菜篮子”。 (四)品牌化营销。品牌是提高粮油产品竞争力、提升粮油产业价值链的重要路径。这几年我们围绕“晶润”牌大米大做文章。一是参与官方运作,凸显品牌资质。充分发挥南粮“苏米核心企业”的官方品质效能,更新产品包装袋以作凸显,实现双品牌运作。积极参与南京稻米产业协会运作,特别是利用对南京市优质稻米公共品牌的宣传实施母子商标战略。二是融合线上线下,拓展品牌渠道。维护并深化北京华联、云厨一站、易捷等线下平台,以中国邮政“果优优”、省龙头企业协会“休闲游购”等线上平台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开拓苏宁易购、一乙等线上平台渠道,同时开拓线下销售网点。三是加大宣传推广,突出展示展销。结合“晶润”最新产品矩阵、合作关系等更新拍摄产品宣传片和宣传册,通过晶润体验馆、流动宣传车、粮油产品展销会、新闻媒体网站等进行多维度、多平台的宣传推广,增加产品形象的辨识度和曝光度。四是加强产品研发,引领消费食尚。积极对接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求和饮食风尚,开发粥米等功能型大米产品,探索推进调和米系列的标准制定及认证批准工作;按照产品功能特性、容量尺寸以及不同投放平台的销售需求特点,分类、分量、分平台开展“晶润”产品包装设计,完成产品形象的提档升级。 采:一个产业、一个企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支撑。南粮如何打造团队和推进科技进步的? 梅:古人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是战略性资源。粮食企业改制之初实行减员分流,流失了一些人才。南粮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企业发展第一动力”的战略高度,着力打造 “多元引进、综合培养、双向提拔、灵活管理、动态考核”的人才闭环,为企业创新改革发展输送“活血”,充当“智库”。南粮高度重视人才选、培、用、管机制的建设与完善,2017-2018年以紧贴市场化运营且业务条件成熟的期货交割和粮油销售板块为切入口,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挂钩人员绩效工资与经济目标完成情况,成为市国资系统二级子企业薪酬改革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南粮在岗员工中35岁以下人员占比43%,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38%,中级及以上职称19人,粮油保管员、检验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另有省、市劳模5人,市党代表1人。现在南粮团队忠诚担当,勇于创新,富有活力。 正是因为重视和拥有人才,科技创新才有前提和基础。南粮集团早在2012年就投入千万元加快智能化整体布局建设,灵山库于2013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南京市唯一的“数字化粮库”建设试点单位。2018年已完成智能化建设集团全覆盖,实现了粮油收发作业流程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保管智能化、安防监测实时化和业务管理集成化的“一站式”管理。升级后的4.0系统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并位居全省前列。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EPR、财务NC现金管理系统、OA自动化办公系统也得到全范围推广和日常性使用,有效规范了业务流程,明晰了节点职责,提升了运转效率。 “粮与天大,信比物重”。南粮集团将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指引,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负众望的使命感,大力实施“五优联动”,切实推进“三链融合”,奋发进取,砥砺前行,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