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射阳县大米协会邓成新会长 | |||
| |||
做靓一粒大米 打造百亿产业 ——专访射阳县大米协会邓成新会长 射阳大米是全国首家大米集体商标,是我省粮食行业最早的区域品牌,2016年品牌评审价值18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一米,当之无愧是粮食区域品牌建设的楷模。日前省及盐城市粮食行业协会专访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射阳县大米协会会长邓成新,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分享。 采:射阳大米首开先河,率先注册集体商标以来,声誉鹊起,一跃成为江苏一米,取得了哪些荣誉? 邓:2005年4月21日,“射阳大米”集体商标正式获准注册,成为我国大米类首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是江苏当时唯一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这标志着“射阳大米”从模糊的产品概念转换成了清晰的商品品牌,实现华丽转身。13年筚路蓝缕,13年玉汝于成,以时空为径、成果为纬,绘就出一幅“射阳大米”有声有色的壮丽画卷。“射阳大米”连续11年获得上海食用农产品“十大畅销品牌”,并成为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品牌,获得2016国际农产品展销会金奖。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16年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射阳大米”品牌价值185.32亿元。2017年6月,“射阳大米”获得“中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9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射阳大米”被授予“2017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前100强称号,大米类排位第一。 射阳大米已开发了有机米、胚芽米,有真空包装、精品包装,大米产业延伸至米制品、年糕、五谷杂粮系列产品,发展成6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65条生产线、年200万吨生产能力、90多万吨产量、产值80多亿元的产业集群。“射阳大米”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已进入江苏苏果、上海农工商、华联,欧尚、麦德隆、大润发、乐购、好宝钢等十多家超市,出口至日本、南非等多个国家。在上海、苏州、昆明等地市场,“射阳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每公斤高出0.2-0.4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可增收2亿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多元。“射阳大米”无愧为江苏第一米! 采:射阳大米领跑江苏、翘楚申城、响誉全国,是拥有怎样的优势特质? 邓:射阳大米产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东部起点、《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地、世界珍禽丹顶鹤的越冬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水稻)标准化示范县——射阳县。境内拥有近200万亩粳稻种植面积,为江苏稻米“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射阳大米米粒饱满,晶莹剔透,香纯绵甜,营养丰富,口感独特,乃天地人合一之精品,为江苏一绝。 天,气候环境独特。射阳县东濒黄海呈半岛状凸出,属海洋性湿润气候,江淮气旋大都经过射阳入海,春夏回温较慢,为江苏独有的“冷窝”,稻谷早期生长积温偏低,以致生长期相对较长;夏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夜雷雨比较多,日差较大,刺激水稻拔节孕穗,秋季晴朗,降温迟,九、十月份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糖份和干物质的积累,对稻谷的生长十分有利。 地,水土资源丰富。射阳县成陆较晚,为黄淮冲积海积相沉平原,属碱性壤土。PH值一般在7.0 - 7.5之间,蓄水透气性能好,且有夜潮现象,作物不易缺水,境内土质含钾量丰富,速效钾高达 150-250PPM,尤宜水稻种植。加之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没有大工业污染,灌溉用水全部排灌分开。 人,种植技术先进。射阳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新世纪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满足绿色、营养、健康消费需求为宗旨,农技部门及时引进优质品种,组织每年一届大米品尝会,为稻农种植进行导向。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种植栽培模式,全县现有“绿肥 + 稻”15 万亩、“蟹 + 稻”20万亩、连片无公害种植面积 100万亩,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逐步覆盖整个稻作区域。 正是独具的区域环境、独有的水土资源、独特的生态农耕方式,让“射阳大米”尽展风姿。 采: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射阳如何从种植开始夯实质量基础来塑造品牌,使一粒米成为射阳闪亮的金字招牌? 邓:塑造一个产品品牌是极其不易的,“射阳大米”作为区域品牌更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射阳大米”之所以成为金字招牌,我们首先在标准化生产——控制质量铸造品牌上作功,五指并拢打组合拳抓生产源头。一是统一技术规程。近年来,射阳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推动全县农业工作的重点,通过制定、引用、组织实施一系列技术规程及标准,建立县有指导小组、镇有技术人员、村有示范户的三级标准化生产网络,使标准应用覆盖生产全过程,全县水稻标准化种植面积90多万亩。二是狠抓培训指导。组织培训班58期,参训人员达8600余人次,发放了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水稻栽培技术要点等各类技术资料66000余份,与南农大、扬大农学院编制“苏中地区粳稻亩产栽培技术图”,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民只要“按图施工”。三是规范投入品使用。做到县、镇、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按技术规程操作,并做好水稻生产记录。三年来,共检查农资网点1690家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每年抽检240个样次以上。四是优化农田生态条件。三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建成高标准良田65万多亩,改造中低产田46万亩,农田标准化率达77%。按照创塑“农业优、农村美”要求,射阳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累计清理70万吨陈年垃圾、整治5023条8015公里河道、移位15.1万个草堆、整治4436个养殖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五是升级粮食生产“软件”。“联耕联种”模式射阳首创,被写入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全国推广。联耕联种普遍使用“上毡下钵”塑盘育秧新技术,秧苗下田后没有缓苗期、活棵早,增加了水稻的生长期,使得穗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惠农支农政策好,联耕联种方法妙,从源头把控好产品质量,这是对人们钟情“射阳大米”的最好诠释。 采:种植是千家万户,加工是近百家企业,而企业还有个性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护射阳大米品牌形象,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让居民放心消费? 邓:这个问题是很现实、很深刻,也正是区域品牌的要害所在。我们的策略是规范化经营——提升形象维护品牌。首先强化诚信意识。射阳市场监督局、农委、粮食局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每年进行一次的生产经营培训契机,把诚信教育作为培训必修课,近三年累计培训经纪人2100人、种粮大户13000多人,实现了“要我讲诚信”向“我要讲诚信”的根本转变。要求粮食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做到“质量、价格、时间”三保证。全县从农民、合作社、经纪人、加工企业都讲诚信,增强共同维护“射阳大米”品牌的责任和自觉。其次是严格品牌共享门槛。为强化行业自律和品牌运营,射阳早在2001年就在全国成立第一家县级大米协会。协会要求会员企业按照协会制定的统一原料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品牌标识、统一依法经营“五统一”管理运行,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原料收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协会定期核查,达不到标准的,不得使用“射阳大米”注册商标。第三是联合打假保牌。“射阳大米”出名了,假冒、仿制者蜂拥而来,记录在案的假冒企业竟达300多家,使用“射阴”“射汤”“射场”等近似商标50多种。为保护品牌,射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市场监管局、粮食局、公安局等组成的打假保牌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划拨5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通过堵源头、净窗口、强规范,遏制了假冒猖獗势头。 采:党的十九大确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射阳大米”将如何作为? 邓:党的十九大确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非常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英明论断,粮食产业转变更加明显。迈进新时代,踏上新起点,我们将树立全产业链理念,狠抓产业化服务——融合创新擦亮品牌。一是大力推进大米优质化。选择南粳9108及南粳系列、淮稻5号等为射阳大米主打品种,一代种子种植,智能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烘,分品种收储加工,努力保持新鲜品质。修编射阳大米质量标准,着力提升射阳大米品质。二是大力推进种植绿色化。将射阳大米品牌打造与生产功能区、优质稻米生产区、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紧密结合,鼓励稻农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2018年将申报10个绿色证书、30个无公害证书,达到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三品”全覆盖,提高射阳大米加盟门槛,达不到的不能作为射阳大米成员企业。三是大力推进经营集团化。整合射阳大米种植加工资源,组建射阳大米集团作为旗舰企业,流转10-20万亩土地作为优质稻米基地,销售线上线下结合,努力创新电商模式,扩大互联网+商超+批发市场的份额。拓展商超合作关系,努力开辟10个商超和批发市场、10个射阳大米销售网站、100个网店、1000个门店。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