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张锡贤主任 | |||
| |||
打造现代化粮库 创立服务业名牌 ——专访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张锡贤主任 采:走进城北粮库,现代化气息让人耳目一新。城北粮库秉持什么样的理念,采取什么措施,获得全省全国试点示范单位等系列荣誉? 张:我库是常州市最大的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总仓容15万吨,承担着中央、省和市三级储备粮运作与管理业务,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和应急保供的重要载体,先后获得了全国粮食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中储粮管理先进单位、市级“廉政示范企业” 等称号,成为引领常州粮食仓储发展的风向标。 我库一直以来都秉承“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收好粮、储好粮、销好粮”工作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质价政策,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履行“诚信服务、百姓满意”的服务理念。我们特别注重: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国首创“数字化粮库”,信息化水平一直在全国保持领先,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的嘉奖。库内装备先进的仓储设施,所有仓房都具备应用“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储粮四项新技术的条件,近些年还引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节能减损,实施绿色生态储粮。二是坚持分仓定责。实行定人、定仓、定责的考核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奖罚机制来调动积极性。2016年实行“仓长制”,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认领若干个廒仓作为责任仓,自上而下将储粮安全和储粮品质的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实行仓长制,不仅督促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学习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更提高一线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全库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机制革新。2016年组建由我库控股的常州市禾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粮食收储,将收购点延伸到一线地区,既实现粮食收储规范化管理,又在民营机制下灵活运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售粮,缓解了粮库仓容不足和少量优良品种存储难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储备粮的运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公司第一年就实现120万元利润。四是坚持人才兴粮。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组织员工培训,拓宽员工视野,学习先进技术。2017年创办导师工作室,选择4位岗位工作经验丰富的模范作为导师,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员工工作,让业务精益求精。五是坚持公益担当。多年来配合常州市粮食局组织放心粮油进社区活动,宣传爱粮节粮知识,推介放心粮油产品。2015年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粮食文化为目标,整合资源,打造了集“粮食文化、企业文化、党建文化和廉政文化”为一体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常州特色粮食文化展示馆,自2016年正式开放之后,陆续接待社会人士及中小学生30余批次1000余人,被市委列入市民科普基地,并被评为常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中小学生爱粮节粮社会实践基地。 采:作为率先启动数字粮库建设的试点单位,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张:我库借2009年整体搬迁新建之机,超前谋划,积极探索建设全新的现代化粮食流通企业。我们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与北京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合作探索数字粮库建设,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库信息化,开创了全国“数字化粮库”之先河,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人员近600批次。 为保持粮食信息化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我库紧紧围绕“有用、管用、实用”原则,实行信息系统三次升级,达到数字粮库4.0版,不断实现技术融合。2016年,与常州大学合作研发储粮害虫智能化在线检测与信息分析系统,实时检测虫情、气体浓度,及时判断出害虫的种类及数量,突破了害虫检测的瓶颈。2017年3月,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项目验收,系统涵盖了粮库综合平台展示中心、视频会议中心、各种培训中心等三大功能和综合业务管理、智能出入库、智能仓储、管控一体化、智能安防、粮库OA等六大系统,而且升级成移动管理模式,只要在手机上安装粮食流通信息管理系统APP,就能实现随时随地查看粮情,便于及时准确做出决策。 采:随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主食消费讲究绿色、营养、健康,粮库采取什么科学储粮技术措施以保质保鲜? 张:居民主食消费追求变化,确实给科学储粮提出新要求。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高品质、高营养、高效益”目标,探索应用低温储粮技术。2012年研究应用水源热泵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利用河水作为水循环,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制冷设备,实现粮堆降温。该储粮技术设备投入不大,但是效果明显。一是节能。比传统单管通风处理高温粮可以节省50%左右,在减轻保管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减少劳动力35%。二是降耗。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水分损耗减少0.3-0.8%。按照粮库全年储粮规模10万吨计算,每年可以降低粮食损耗80吨。该技术应用创新了湿热地区节能减损储粮工艺,解决了湿热地区偏高水分粮食的安全度夏问题。三是保鲜。长期应用该技术,稻谷脂肪酸值上升有明显减缓,能保持储粮新鲜品质。从我库实践看,储存3-4年的粳稻拍卖溢价平均达到10%以上,2017年4月35号仓2014年产粳稻轮换出库,拍出1.51元/斤,溢价0.15元/斤,减少了轮换经营价差。正是这项技术有效应用,树立了我库科学储粮的良好口碑。 采: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是必然趋势。看到太阳能在仓顶大面积成排布局,就知道城北库在全省超前探索。仓顶光伏发电项目收益如何? 张:2011年11月,我库与常州佳讯公司合作尝试仓房屋顶光伏发电技术,成为全省第一家利用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粮食企业。项目总投资2442.39万元,建设装机总容量达2.8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建一个升压总站及一个升压分站,升压站已与外网联通,年均发电量约为300万度,发电后直接上国家电网。仓库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仓储企业和光伏企业获得了双赢。第一,我库与佳讯公司按照股份比例分配收益,每年获得30万元固定收益;第二,屋顶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减缓屋面老化,延长屋顶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维修成本;第三,阻隔太阳光照直射仓房,维持仓内粮温,利于低温储粮;第四,支持绿色发展,为环保作出贡献。 采:品牌是竞争力。城北库确立融合发展理念,突破仓储行业界限,创立“诚百”牌大米荣获江苏省名牌,2017年又在全省仓储行业首开先河成功获评江苏省服务业名牌,有什么样的经验? 张:粮食储备库一头连着种粮农民一头系着市民餐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始终是我们的宗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已经由吃饱变成追求“好吃、营养、安全、便利”。为此,我们主动贯彻“粮头食尾”要求,努力改变买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方式,充分发挥粮食仓储资源优势,建设优质粮源基地,以提质量、增效益、强服务为核心,积极探索拓展产业链,实行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有机结合,走品种-品质-品牌之路。2002年我库注册“诚百”牌大米商标;2003年积极申领“食品市场准入证”并一次通过质监部门的审核,成为常州市首家获得市场准入证(“QS”)的大米加工企业,随后还获得了ISO9001、HACCP等证书;2007年起“诚百”大米连续被评为江苏省名牌;2017年在全省粮食仓储行业开创先河,成功创建江苏省服务业名牌。我们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贴心服务惠粮农。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对接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主体,主动走访种粮农户和经纪人,了解售粮意愿。建立代整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为核心的产后服务体系,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粮食储销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售粮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二是放心服务保粮安。从品种选育、种植源头等方面抓起,大力发展粮食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切实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大力提倡综合生态种植模式,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与农委、农技站合作,指导农户正确、科学种植,切实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粮食生产环节的污染。抓牢粮食收购环节,严把入库质量关,准确计量,全面应用科学保粮技术,采取低温保管,保证粮食品质,确保原粮新鲜度。采用先进生产工艺,适度加工,生产过程无添加,保留大米本有的营养价值,让消费者吃的放心。三是诚信服务讲“粮”心。坚持“诚信服务、百姓满意”的服务理念,把诚信服务建设贯穿到员工以及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为整个企业营造出一种诚实守信、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跟踪顾客需求,了解大米新鲜度、口感,根据需求及时做出调整。扩大市场覆盖面,将销售网点建在各大超市和卖场、大学和企事业单位,还推出了私人订购服务,每个家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量,提前预约加工,提供新鲜、口感好的大米,送货上门。为此,2017年获评常州市放心消费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