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江苏省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王学权总经理 | |||
| |||
抓规范管理 创一流粮库 ——专访江苏省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有限责任公司王学权总经理 今年11月正值江苏省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运行十周年,作为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直属企业,十年来突出科技创新,狠抓规范管理,着力提升素质,公司发展持续稳定,一跃成为全省示范粮库。日前,省粮食行业协会专访全省粮食行业优秀企业家王学权总经理。现将采访内容与读者分享。 采:王总是从开始就参与洪泽湖粮库建设,是见证人、建设者,也是管理者。公司成立运营以来取得了怎样的骄人业绩? 王:省粮食局决定成立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十年来,公司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发展一步一个台阶,管理规范,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十年来累计实现净利润4629.41万元,上缴税金1549.51万元,上缴规费3413.75万元,企业积累4000万元,股东收回投资86%。受国家级表彰2次,省级表彰4次,市级表彰5次,行业表彰2次。其中:2010年、2015年分别被国家粮食局认定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和全国粮食系统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先进单位;2009年、2010年被省粮食局评为清仓查库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示范粮库;2011年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江苏省粮食局授予江苏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被淮安市纪委认定为淮安市廉政文化示范点,被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淮安市文明单位,被洪泽县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五一劳动”奖状;2013年被中纪委预防反腐败局和国家粮食局定为粮食系统及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示范点。回眸十年,企业“三园”文化(远看似花园、近看是粮园、住下赛乐园)在逐步完善变为现实;企业“四个第一”的目标(同规模同地区环境第一、管理第一、效益第一、职工收益第一)基本实现,企业精神(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团结拼搏、永不满足)得到弘扬,公司每位同志都感到骄傲和自豪,但这都是上级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关心的结果,更是员工辛勤努力的结果。 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公司获得如此佳绩,必定在企业管理上高人一筹。在规范管理上采取哪些措施? 王:在企业管理上,广义的讲我们依据公司法,按照企业章程,职责分明、责任到人、规范操作;具体的讲就是要有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我们公司的管理理念就是“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首先我们是完善制度,十年来我们先后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数百条,大到经营管理,小到办公用品,任何一件事我们都有章可循、奖罚分明。从经营管理、仓储管理到人、财、物的管理已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在经营上我们始终坚持购销前后公示制(主要公示数量、仓号、价格结算方式等)、价格竞拍制。在储粮管理上强调创新理念,用创新制度激励创新管理,全面实行单仓核算、定额考核、月月兑现,和工资效益挂钩。在人的管理上实行双向选择,实行聘用制下的试用制和待岗制。在财的管理上排查岗位廉洁风险点,制定规避措施,全面开展精细化核算。我们坚持向制度要公平、讨公正,让制度出效益。就2016年与上年同比商品损耗下降15.3%,招待费下降40%,财务费用下降16.2%。 采:公司是新成立的,员工大多也是新进来的,公司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和调动积极性? 王: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富有活力的资源。公司新成立,员工基本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新人,确实需要工作磨合和业务提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侧重于:一是严格优选专业人才。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几年来从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淮安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招选粮食储藏、计算机应用、贸易、会计等专业优秀学生22名,在招选过程中力求专业对口,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二是注重岗位培训。公司经常举办政治、法律、业务等培训,努力让员工熟悉岗位相应知识。还积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办法,先后组织专业培训9批30人次,员工持证上岗率100%。目前,公司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78%,其中本科占32%,专业搭配合理,主要有仓储、质检、财务、计算机应用等。三是努力改善员工待遇。我们是传统粮食企业,又地处苏北小县城,专业人才招来了能不能留住,直接关系企业发展。一方面我们在发展企业同时不断改善员工待遇,十年间员工月平均工资、效益工资、五险缴费基数均增2.35倍,充分让员工分享企业效益;另一方面,我们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安排合适岗位充分发挥员工专业特长,让员工有工作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曾说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现在我们员工情绪饱满,工作热情都很高,这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追求主食安全、营养、环保,公司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绿色储粮保障粮油品质? 王:不错,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追求主食安全、营养、环保,在这方面我们公司及公司一班人是这么认为的:安全是指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到上餐桌,在这些环节上的卫生指标、生化指标、物理指标是否安全达标;营养是指优质乃至于对品种的要求。我们公司首先是适应新形势、营造新环境、提高新认识,积极做好补短板相关工作,推广定单种植、优质优价(2016年秋我选择两个品种粳稻谷实施优质高价收购;2017年夏收我们确定郑麦9023为优质品种以高出市价60元∕吨开展收购,根据运作情况来看收益较好)、单仓存放、购销衔接,保证优质、绿色、环保粮食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其次是开展绿色储粮,在公司全面推行“三低”储粮,即低温、低氧、低药量,确保粮食品质无变化,增加保鲜度,杀虫药剂零残留。为达到绿色储粮,我们大力推广新技术(主要是内环流熏蒸杀虫,均温,横向通风等),使用新材料(主要是菱镁隔热防漏等),努力实现“三低”储粮的目标。 采: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数字粮库、智慧粮库,公司在这方面有什么探索和创新? 王: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海尔集团这个理念,我是深有感触。粮食仓储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当前信息化浪潮汹涌,不进则退。为此自2012年以来,公司在信息化工程上已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数字粮库的建设。目前,公司信息化水平在各岗位、各环节全覆盖,主要有十二大项25个科目,包括智能通风、虫情气体检测、温湿度检测、压力传感测重、经营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统计分析、移动终端、公众微信平台和安防监控等。通过几年的建设和不断升级,公司已基本实现粮食进出仓机械化、数据采集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储粮管理智能化、远程监管影像化,从而强化了监管力度,提高了监督能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一线工作人员数量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公司平均在库存粮为10万吨,年经营量20万吨左右,差错率为零,粮情发现早、判断准、处置快,十年来无一起坏粮事故,公司获得丰厚的利润,靠的就是信息化、智能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年创业建设的成就属于昨天,今天必须重新开始,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针,迈进新时代,创造新业绩,切实为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再立新功。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