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粮库作业人员伤害事故分析及防范研究 | ||||
| ||||
近年来,国内粮食行业先后发生多起粮食进出仓作业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这些事故主要集中在粮食进出库作业过程中,因而急需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对进出粮人员伤害事故风险和防范技术开展系统研究。 粮食进出仓作业分类 在粮库内,粮食是以粮流(散粮)的形式进出仓房、以粮堆的形式存储。粮食进出仓作业实际就是粮堆的形成、组合或改变的过程,因此,粮食进出仓作业也可以称为粮堆作业。不同的粮仓在不同的作业工序中形成不同类型的粮堆,不同类型的粮堆作业存在不同的主要危险源。粮食进出仓作业可以分为常规作业和特殊作业。按照正常的进出粮工艺流程和工序开展的作业称为常规作业;在常规作业过程中出现粮流滞留后的排除作业称为粮食进出仓特殊作业,特殊作业是在正常的进出粮工艺流程中没有的,因常规作业不规范开展的作业,如出粮流口排堵作业、粮食挂壁排除作业等等。粮食进出仓特殊作业存在许多重要危险源,其作业人员危险性较大,其安全易被管理者忽视。 伤害危险源的类型和识别方法 粮库进出粮作业人员伤害危险源是指粮库进出粮作业相关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或有害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设施及其位置以及人员、组织。研究进出粮作业人员的安全,必须首先识别危险源。 作业人员伤害危险源的4个类型 1类危险源具有潜在能量和有害物质释放危险,如电源、运动的车辆、高位粮堆或运动的粮食等。此类危害源可以直接对作业人员产生伤害。 2类危险源是约束潜在能量和危险物质释放的约束物,如仓房的侧壁、挡粮板、出粮闸门等,其约束物分为固定约束物和可移动约束物。此类危害源是间接性危险源,由其管控约束第 1 类危险源,可间接对作业人员产生伤害。 3 类危险源也是间接性危险源,由其触发解除第 2 类危险源的约束,间接对作业人员产生伤害。主要由作业人员本身存在的与预定标准偏离的因素,如不适宜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安全知识与作业技能培训欠缺等造成。 4类危险源是作业组织(单位)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偏离预定标准的因素,如组织的安全管理构架、安全文化、安全投入、不适合的管理者、管理者的安全教育与安全意识不适宜等造成。也属于间接性危险源,因其触发影响第3 类危险源,进而触发解除第 2 类危险源的约束,最后导致作业人员产生伤害。 这四类危险源的关系是,第 4类危险源既可以对第 3 类危险源产生作用,也可能对第2 类危险源产生作用;第 3 类危险源对第 2 类危险源产生作用;第 2 类危险源对第 1 类危险源产生作用。系统中只是在有了第 1 类危险源,即直接危险源后,才去查找间接危险源。 危险源的识别方法和危险性分析 第 1 个途径是查找直接危险物,即查找相关作业系统中的具有动能、势能、电能等能量的或有害的物质;第 2 个途径是查找约束物,即查找相关作业系统中对能量或有害物的约束物;第 3 个途径是查找作业人员本身存在的缺陷,查找作业人员与预定标准偏离的缺陷因素;第 4 个途径是查找作业组织的缺陷因素,查找组织(作业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事故的安全缺陷因素。在粮食仓储行业,各企业的仓储设施和进出粮作业方式大同小异,对应的第 1、2 类危险源差异不大,但各仓储企业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和使用的作业人员各个单位不同、差别很大,导致了各企业存在的第 3、4 类危险源差别很大。进出粮事故大多因为第 3、4 类危险源触发,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有的仓储企业事故常发,有的企业却可以远离事故。 危险源伤害分析 我国粮食进出库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水道船舶运输、公路汽车运输和铁路火车运输等几种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进库,需要配套相应的接卸设施。船舶运输需要配套包粮或散粮专用码头、船用粮食装卸及输送设施,火车运输需要配套进出库铁路、道叉管控设施、火车装卸及输送设施,汽车运输需要配套进出库道路、汽车装卸及输送设施。不同的运输方式采用不同的装卸工艺和设施,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操作方式及对作业组织的要求和管理也有差异,因此,危险源也有所不同。 不同原粮品种的外表、粒形和大小有所不同,就常见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来看,玉米颗粒为扁球形,小麦颗粒为橄榄球形,稻谷为扁长形,玉米和小麦颗粒的外表面相对光滑,稻谷的表面比较粗糙。另外稻谷的容重比玉米、小麦的都要小。这些差异性最终体现在各自形成的粮堆的堆积角和对仓壁侧压力的差异。一方面稻谷的堆积角比玉米和小麦的大,玉米与小麦相差不大,在进出粮作业中表现为玉米和小麦的流动性比稻谷好,粮堆的自流角度小、有利于进出仓;但当出现人员违规在粮面作业时,其危险性也可能会更大。另一方面玉米和小麦堆产生的侧压力比相同形状稻谷堆产生的大,其约束物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也有所不同。根据广泛调研和收集相关事故进行分析,粮食仓储行业主要存储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在进出粮作业危险性方面的差异不大,主要在设施设备的设计与建造时要区别对待。 粮库进出粮主要有人工、半机械化、机械化几种作业方式,进出粮人工作业是针对数量少、装粮高度低,靠肩挑背杠的原始运粮、堆粮、扒粮作业。其作业仓中主要有粮食、仓房和作业人员,主要是粮食中的粉尘或高温对人员伤害和劳动强度大,目前已少见。进出粮半机械化作业是作业人员借助部分机械的作业方式,目前,房式仓进出粮、浅圆仓出粮、简易仓进出粮作业均是采用半机械化作业。这些仓房因面积大等原因或考虑经济因素,未采用全机械化进出粮作业,采用机械作业为主、辅以少部分人工作业相结合。作业仓中主要有粮堆、仓房、作业机械和作业人员,存在机械与人员的交叉作业和人员入仓内作业,人员伤害危险源多。另外在进出粮半机械化作业工艺流程中的部分工序也存在人工作业方式,如汽车包粮卸车散包作业、平仓作业等工序。进出粮全机械化作业是由机械完成全部进出粮的作业方式,目前,浅圆仓进粮、筒仓进出粮作业大采用全机械化作业。其正常作业时,人员主要是对机电设备进行巡视或在控制室监控作业过程,存在的人员伤害危险因素不多。在进出粮半机械化和全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常常出现粮流异常,需要启动粮食滞留排除等进出粮特殊作业。目前,进出粮特殊作业主要依靠人工借助部分器具进行。进出粮特殊作业根据不同的仓型和排除滞留粮堆的类型其作业危险源有所不同。 浅圆仓、高大平房仓、普通房式仓、简易仓都属于水平式仓房,进出粮作业大多采用半机械化作业方式。从粮堆安全作业的角度来看,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粮堆的高度和作业空间大小不同,进出粮作业人员伤害的第 1、2 类危险源主要有高位粮食、流动粮面、出粮闸门、挡粮板(门)、仓壁和各种滞留粮堆等。 伤害常见事故分析 粮库进出粮作业人员伤害常见事故分类参照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粮库进出粮人员伤害主要事故可归集为以下几类。 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指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指粮包等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 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淹溺(坠入粮流埋人):包括高处坠落粮流淹溺。如人员掉入粮堆被埋等。 火灾(粉尘爆炸)。 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坍塌(粮堆坍塌埋人):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仓房坍塌、粮堆垮塌、作业平台坍塌等,不适用于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坍塌。 中毒和窒息(仓内缺氧、有毒气体超标等)。 其他伤害(如中暑、粉尘伤害等)。在这些事故中,粮流埋人、粮堆坍塌埋人、粮食粉尘爆炸事故是具有粮食行业特点的主要事故,也是进出粮作业需要重点防范的事故类型之一。 粮库进出粮作业人员伤害事故防范要点 经广泛调研和对近几年进出粮事故分析研究,进出粮作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的主要是粮流埋人和粮堆坍塌埋人事故,大多属于第 3、4 类危险源触发造成的事故。根据粮食仓储行业的特点,应重点管控好第 3、4 类危险源。 1、从粮仓的设计源头规范粮堆安全作业设施与装备的设置。粮仓设计规范制定时既应考虑安全储粮、仓房结构安全,还应规范进出粮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设施的配置。粮库的仓储设施设计是按照相应的设计规范设计的,因此,粮仓设计规范制定时应考虑粮食进出仓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流程和必要的安全装置的匹配。设计仓房时既要考虑常规作业工艺流程,还应考虑特殊作业的工艺流程、安全作业方式、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的选型,并在设计说明中设专门的章节予以说明,钢板仓的使用说明书也应设专门章节告知用户特殊作业的操作流程、人员安全防护要求等。在粮仓设计和建造阶段就将仓房的安全设施配齐,为进出粮安全作业与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2、正确选配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与救援装备。粮食进出库作业具有一些主要危险源,对作业人员伤害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减少或消除人员伤害风险,正确选配个体防护用品和装备至关重要,也是防范措施之一。防尘口罩、防尘眼罩、安全帽、工作鞋、工作服、安全绳 / 带等个体劳防用品和安全防护装备都有不同类型,适用于不同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应根据具体的进出粮作业正确选配,合适的安全防护装备在危险情况出现时将起到“保护神”的作用。因此,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和正确保管。 3、 粮堆特殊作业应实施分级审批许可制度。粮食仓储企业应建立并严格实施进出粮特殊作业分级审批许可制度,人员入仓作业实行分级审批。粮仓出粮出现滞留粮堆时,应遵循“优先实施人在仓外作业、入仓作业先请示、方案批准再实施”的安全原则。应根据具体的特殊作业的危险性,分别设定报分管领导、安全与业务双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并将审批表留存,形成制度化。 4、人员培训应制度化、规范化。仓储企业必须制定相应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业人员的培训应规范化、制度化,必须执行先培训、合格后再上岗的用人原则。 5、滞留粮堆排除作业人员不得以粮面为支撑。滞留粮堆排除作业环境条件差、人员伤害风险大,应实施现场作业危险源告知制度,筒仓、浅圆仓宜在作业现场设置主要危险源风险告知牌。滞留粮堆是进出粮特殊作业的重要危险源之一,作业人员不得以粮面为支撑。人员进入滞留粮堆上方应采用悬吊法,并佩戴符合相应标准的安全带、安全绳或速差自控器,宜选用带救援装置的速差自控器,安全监护和应急救援全程值守,为作业者提高多层安全保障,防止发生粮堆埋人等伤亡事故。(摘自粮油科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