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国内麦市渐入政策敏感期 市场购销博弈趋于谨慎 | ||||
| ||||
摘要:当前国内主产区新麦托市收购步入尾声,新麦收购量同比下降,部分持粮主体加大新麦销售力度导致麦价高位回落。近期国际麦价延续反弹态势,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 一、国内产区新麦收购量同比下降新麦价格高位震荡回落 当前国内主产区新麦最低价收购步入尾声,由于新麦收购进度持续放缓导致新麦收购数量同比下降。据统计,截至9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数量6974万吨,同比减少213万吨;其中江苏收购量1240万吨,同比增96万吨;安徽收购量991万吨,同比减56万吨;河南收购量2187万吨,同比减34万吨;山东收购量1030万吨,同比减46万吨;湖北收购量247万吨,同比增10万吨;河北收购量559万吨,同比减151万吨。随着国内主产区小麦最低价收购即将结束,部分持粮主体加大新麦销售力度,大型面企相继下调新麦收购价,国内新麦市场行情整体呈现高位回落态势。据市场监测,截至9月下旬,江苏连云港地区普通新麦到厂价2520元/吨,安徽阜阳临泉地区普通新麦到厂价2500元/吨,河南商丘永城地区普通新麦到厂价2520元/吨,河北邯郸大名地区普通新麦到厂价2500元/吨,山东菏泽东明地区普通新麦到厂价2530元/吨。近期国内强麦期价呈现明显下跌态势,截至9月2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801合约期价报收于2622元/吨,较9月15日的2677元/吨,下跌55元/吨,跌幅2.05%;期间最高价2682元/吨,最低价2608元/吨。 二、新麦价涨改变购销格局 国家小麦拍卖成交回升 随着国内新小麦市场价格阶段性明显上涨,陈小麦需求有所好转,国家小麦拍卖成交呈现回升态势,但整体“质价“劣势制约其成交量。9月19日国家小麦拍卖投放量201.1493万吨,实际成交量2.6186万吨,平均成交率1.30%,成交均价2395元/吨。相比之下,9月12日国家小麦拍卖投放量197.3688万吨,实际成交量1.1614万吨,平均成交率0.58%,成交均价2291元/吨。从国家小麦拍卖主要年份成交情况来看,2014年产小麦成交1.4925万吨,2015年产小麦成交0.1621万吨,2016年产小麦成交0.1万吨。据统计,截至9月下旬,国家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为5606-5706万吨,同比高1730-1830万吨。9月21日2012年产跨省移库小麦投放量94.9654万吨,实际成交量6.2656万吨,平均成交率6.59%,成交均价2322元/吨,最高成交价2510元/吨,最低成交价2260元/吨。 三、国际麦价延续反弹态势 供需宽松制约上涨空间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9月份谷物供需简报显示,预计2017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488亿吨,比7月份的预测高出890万吨或1.2%;2017/18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2.62亿吨,比7月份的预测高出600万吨。欧盟农作物监测机构MARS将欧盟28国软小麦单产预估从每公顷5.85吨小幅上调至5.86吨。加拿大统计局部分基于卫星和农业气候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2017年所有小麦产量料为2713万吨,高于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期的2650万吨。行业组织Coceral将欧盟2017年软小麦产量预估小幅上调至1.421亿吨,高于之前预期的1.42亿吨,亦高于2016年的1.355亿吨。法国农业部下属的农作物办公室FranceAgriMer称2017/18年度法国软小麦期末库存为340万吨,高于上年的290万吨。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及科学局(ABARES)预计2017/18年度(7月到次年6月)澳大利亚小麦出口量为1815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2089万吨。截至9月22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49.75美分/蒲式耳,较9月15日的448.25美分/蒲式耳,上涨1.5美分/蒲式耳,涨幅0.33%;期间最高价45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35.75美分/蒲式耳。截至9月中下旬,10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84.6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796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56元/吨。 四、新玉米上市挤压陈玉米需求 国内玉米期价强势上涨 随着国内北方产区新玉米陆续上市,市场关注焦点转向新玉米收购,陈玉米需求不断遭受挤占,优质玉米市场行情较为坚挺,销区用粮主体对东北陈玉米采购情绪降低。东北地区部分企业和粮库开秤收购新玉米,收购价格较去年持平或略高,深加工企业收购热情较高。截至9月22日,广东蛇口港散粮成交价1780-1800元/吨,周比上涨20元/吨;锦州港平舱价1680-1700元/吨,周比持平。截至9月22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801合约期价报收于1716元/吨,较9月15日的1691元/吨,上涨25元/吨,涨幅1.48%,期间最高价1727元/吨,最低价1687元/吨;玉米1805合约期价报收于1746元/吨,周比上涨8元/吨,涨幅0.46%。据统计,截至9月中旬,国内三等白小麦与二等黄玉米均价价差为 705-710元/吨,较月初的685-690元/吨,扩大15-25元/吨。 五、国内麦市渐入政策敏感期 市场购销博弈趋于谨慎 随着国内主产区新麦最低价收购步入尾声,新麦市场购销将步入短暂的政策真空期,但有关新一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关于国家小麦拍卖政策对购销主体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今年国内主产区新麦产质量较上年明显好转但小麦最低价收购量减上年下降,各区域间小麦收购量及最低价收购量较上年增减不一,这使得后期在国内面企加工需求处于年内高位的情况下,区域间新麦面临的供给压力不一;与此同时,在国内食品质量安全要求严格以及面粉市场需求存在分化的情况下,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面临的供需格局不一,这也使得其后期市场购销格局延续分化态势。国内小麦市场由“政策市”向“市场市”逐步过渡阶段,小麦市场贸易面临的政策调整的市场经营风险将明显增大。考虑到国家小麦库存数量高企以及面企成本承受能力有限,这也将使得麦价上行空间受限。后期国内小麦市场贸易或将面临成本增加吞噬价格上涨空间的市场风险,建议持粮主体抓住阶段性出货机会,降低心理价格预期,降低自身库存粮源数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