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市上半年粮食工作亮点频现 | |||
| |||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以来,淮安市粮食系统聚力创新,加压奋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位居全省前列,“满意淮粮”品牌打造初显成效,大米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夏粮收购再创佳绩,各项工作呈现出整体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 “满意淮粮”初显成效 为提高淮安农民售粮满意度,今年淮安市粮食系统践行“店小二”精神,创新打造“满意淮粮”服务品牌,在全省实现“四个首创”。首创“六种服务模式”,推行“规范式、网络式、公开式、上门式、订单式、预约式”等“六种服务模式”。首创大户服务制度,把50亩以上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推行“调查建档制、信息服务制、预约收购制”等10项服务制度。首创“满意淮粮APP”应用软件,农民安装使用可十分便捷地查询政策信息、库点位置、收购价格、空仓数量,还可在线导航、在线预约、在线测算。首创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政策、优化服务措施。“满意淮粮”创建工作受到省局夏春胜局长和市委姚晓东书记的充分肯定。 夏粮收购保障有力 为确保夏粮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淮安市粮食局提前谋划,按照省市委领导的要求部署,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淮安市粮食局、农发行淮安分行、中储粮淮安库5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组建夏粮收购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一卡通系统故障、新增库点等问题。全力去库存,多措并举腾出70万吨仓容用于夏收。全力保资金,全市筹集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15826.8万元。全力拓市场,签订粮食即购即销、代收代储等协议10多万吨。并成立7个夏粮收购工作巡查组开展巡查,开展联合专项督查,夏粮收购平稳有序。截至目前,全市小麦收购量98万吨,平均收购价比去年至少高出0.13元/斤,为农民增收超过2.5亿元。 品牌建设多点突破 淮安市是农业大市,水稻是淮安市农业第一产业,大米是本市第一农产品。今年以来,市粮食局遵循“三链融合、六点统一”的发展模式,淮安大米产业品牌发展和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