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赵其国:功能农业价值万亿的市场蓝海 | ||||
| ||||
中国农业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吃饭农业”,过渡到追求品质安全的“绿色农业”。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这还远远不是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仅仅满足吃饱肚子、吃得安全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叫做“隐性饥饿”,就是说明明已经吃饱了,但由于在每个人的饮食结构中,营养的摄入并不均衡全面,时间久了,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隐性饥饿究竟该如何根治,大家又该如何把“吃出来的病再给吃回去”?功能农业,通俗来说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解决人们因微量元素缺乏而带来的“隐性饥饿”,就是让农产品更好满足人体健康所需。这一概念在2008年由中科院院士赵其国最早提出。以微量元素硒为例,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存在土壤缺硒的问题,通过纳米级肥料向农作物中注入硒元素,生产出的富硒农产品,正在成为颇受市场欢迎的新宠。 赵其国指出:人体当中缺乏硒,就是一种隐藏性的饥饿状态,吃得好穿得好,但是实际上营养不足。按照国际卫生组织标准,每天人体的硒摄入量应该是50~200微克,中国不到50微克,加拿大有100微克,美国有120~130微克,看得出来中国人缺乏硒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是比较突出的。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把含有硒的矿物作为资源,用强化技术磨成纳米级的粉末,然后加入到了纳米级的肥料,变成了纳米级的矿物质肥料,之后将这些纳米矿物质肥料应用到农业种植上,特别是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种植上面去,使农产品本身就富有硒。 在赵其国看来,功能农业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致力于解决人们“吃得健康”这一终极命题。 赵其国表示:不是用物理化学的办法,来定量的提高农产品当中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什么叫做功能性的物质,就是锌硒这些矿物质微量元素,还有维生素,最后作用到到人体,就起到了让患病风险下降的作用,这个是功能农业起到的作用。 假如按照时间的划分,在1950年我们讲的是高产农业,从1990年到现在是绿色农业,目前到2050年,功能农业是这一阶段中发展的必然。功能农业有多大的价值?举个例子,现在功能产品的消费比例还低于0.1%,到2020年比例会上升到1%,2030年可以到10%,2050年达到50%,按照经济价值来计算的话,到2020年市场容量为1000个亿,2030年为1万个亿。 功能农业的提出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要吃饱、吃好、吃得安全美味,更要吃出健康和营养。而对于生产者来说,向市场提供优质、健康、富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农产品,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未来体量高达万亿的广袤蓝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