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苏锋总经理 | |||
| |||
精细管理提升主业 融合经营拓展产业 --专访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苏锋总经理 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一直稳健发展壮大,是我省县级粮食企业明星,先后获得“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中国百佳粮油企业”等多项荣誉。日前省粮食行业协会、苏州市粮食行业协会联合专访苏锋总经理。现将有关内容予读者分享。 采: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是县级粮食购销企业的楷模,保持稳定发展是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苏:总公司是张家港市粮食局下属唯一的国有企业、唯一法人,下辖八库(沙洲中心粮库、乘航、塘市、港口、周家桥、东沙、晨阳、大新)、一代供点(张家港市润众放心粮油店兼张家港市军粮代供点)、一分公司(润众米业分公司)。公司现有总仓容近10万吨,所属库点水陆交通便利,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齐备,烘干能力730吨/批,是张家港粮食购销主渠道。总公司建立班子成员分工条线管理、部门及库点负责人抓落实、公司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的基本架构。 总公司2002年在“全体起立”的粮食系统改革浪潮中正式成立,初始业务仅为管理国有资产和储备粮(储备粮由各有限公司代储)。十多年发展,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现代粮食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实现了“制度管人、制度管企”转变,应该说这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制度建设上主要抓三点:一是健全制度。2007年率先导入ISO9001、IS22000等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其与国有粮食企业管理实际相融合,制定了一套《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控制度》、《企业规章制度》等符合本企业发展特色的行为准则及规范。二是强化考核。我们制定了《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每年与市局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挂钩。还分层制定了岗位考核办法,通过每季度对粮食安全、资产管理、内部管理等情况的综合考评。三是规范监管。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费用支出、报销管理办法》等十项制度,对人、财、物全方位严格监管。 采:近几年国家加大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仓储规范管理和科学储粮,总公司在粮食主业方面有什么新进展、新绩效? 苏:一是推进“粮安工程”强基础。夯实基础建设,在前期对老旧仓容“穿衣戴帽”基础上,投资1.8亿元新建现代化的沙洲中心粮库,组织实施了周家桥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缓解了仓容短缺矛盾。提高机械化水平,根据“四散化”要求,配置各类仓储机械设备,先后投资5000万元扩充配置烘干设施,总公司每年烘干高水分粮近5万吨。推进信息化建设,沙洲中心库的“数字粮库”建设被列入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示范工程、张家港市信息化项目重点工程,目前实现了收购、仓储信息智能化。我们还相继对周家桥、乘航、港口等骨干库区进行信息化功能提升,并与张家港市粮食流通储备监管平台对接,实现动态化管理。数字粮库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认可。 二是规范仓储管理强内功。规范仓储制度,完善粮情检查与处置、岗位职责、安全生产等各项仓储规章制度,统一制度上墙。规范操作流程,对通风、熏蒸、机械维修、药剂管理等规范操作,记录齐全,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记可查。规范考核标准,制定了仓储流动红旗、优秀保管员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涵盖储粮安全、机械保管、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 三是创新科技储粮保安全。大力推行“工匠精神”,以确保储粮安全为根本,以延缓品质陈化为方向,以节能、降耗、增效为目的,不断探索科技在仓储保管中的创新与应用,提高仓储保管水平。开展三低储粮探索,在原先空调保粮的基础上,加快低温储粮试验,并将其与智慧粮库建设相结合,研发出一套低温智能储粮控制系统,2015年申报获得国家专利,成为本市粮食行业首个国家专利。创新仓储保管技术,过夏保粮率先使用单管通风技术取得明显效果。借鉴园林工艺,在乘航、塘市等库区粮仓外部悬挂遮阳网,有效降低阳光直射仓温下降5℃左右。在沙洲中心库二期建设中,将屋顶改造成铝箔屋面实现反辐射控温,降低外界对仓温、粮温的影响,同时还具有防水的作用,增加了综合效益。提升产学研水平,公司与江南大学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开展储粮害虫PH3抗性试验,与南京财经大学、成都粮科所合作开展“自生稻品质研究”,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开展“应用绿色防护剂储粮”等课题的研讨。由公司员工撰写的多篇论文先后刊登在《粮食储藏》、《粮油仓储科技通讯》等专业杂志上。 采:总公司立足主业,拓展主业,融合经营,积极推进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侧重在哪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苏:总公司依托本地“粮仓”优势,坚持以粮食购销仓储为主,分别向产前产后延伸,围绕粮食收购、仓储、加工、贸易,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主要抓三个方面: 一是掌控粮源。扎口收购,作为苏州市粮食价外补贴政策的执行主体,通过贷款、委托、质量“三统一”,打造全市粮食收购网络,既方便农户就近卖粮,又保障政策红利惠及到农,有效提高了农户售粮积极性。2015年全市粮食收购总量14.8万吨,占全市收购总量92%,确保本地粮源不流失。订单种植,以参股等形式加强与种植合作社合作,按照“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全程化”的订单农业思路,建设本地优质稻谷基地,定向收购,实现源头可追溯,公司有粮源,农户得收益。加强与域外产粮大市合作基地共建项目。目前,已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江苏盐城市、宿迁等地建立了长期粮食生产购销基地5万亩。 二是做强粮食贸易。公司客户已经涵盖江苏、浙江、山东、安微、广东等地区,销售额已达4.2亿元,比之组建之初已是天壤之别。加强与中粮、省农垦、市百信连锁超市等品牌企业合作。2016年,推出“百信”定制包装大米进驻百信连锁超市。 三是打造润众品牌。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唱响“润众大米,餐餐伴你”宣传口号,积极参加经贸洽谈、大米品尝、产销联谊及各类产品展销会,树立了“润众大米”品牌形象。建立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将“润众”大米送到百姓家门口。主动与张家港市新生网络交易平台——“淘沙洲”开展合作,“润众”品牌系列大米实现了成品粮销售渠道拓展升级。开设了“润众大米”微信公众号,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信息覆盖优势和配送便利,打破了实体店面限制,实现线上线下两头拓展。 采: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总公司营造怎样的企业文化,吸引、培养和提升人才? 苏:一是招贤纳新优化结构。先后招录了30多名优秀毕业生,为企业增添了新鲜血液。公司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公司总人数60%,改变仓储人才知识和年龄结构。 二是多重举措锻炼培养。坚持“送出去”——每年选派员工参加国家、省市级的粮油专业培训、技能鉴定,“请进来”——邀请粮食行业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目前公司有粮油保管二级技工1名,中高级保管员15名,中高级检验员12名。公司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以“研究生工作站”、“张粮智慧粮食工作室”为抓手,为企业员工搭建课题研究、技术比拼、交流平台。2013年,方治同志在全国粮食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金奖。 三是企业文化留住人才。每年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建言献策活动,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营造企业以粮为家工作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行业有关各项活动,对获得名次和有突出贡献者,更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员工实行综合绩效考评,选拔了一批能力强、重实干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中,培养后备人才。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