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为响应国家粮食局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意见,完善“放心粮油”供应体系,加快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去年以来,我市粮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用“政府领导、部门协办、协会助推、企业自愿、市场运作”模式,大力实施“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乡村活动,健全规范粮油加工配送渠道,完善“放心粮油”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引导和监督粮油生产和经销企业为社会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粮油安全。该做法作为江苏省唯一典型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呼和浩特会议上向全国推广交流。近年来,全市在创建放心粮油创建过程中,获得中国驰名粮油品牌商标4个,国家专利1个;2016年全市放心粮油产品年销售量达94万吨,销售额近49亿元,盐城“放心粮油”工程提前实现了省提出乡镇全覆盖要求。 政府重视列入民生工程 2016年,市政府《关于下达2016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的通知》,把“放心粮油”工程列入政府重点民生工作,明确市县两级财政共同落实1000万元,建设放心粮油网点标牌、质量追溯、广告宣传、电子商务等相关工作,同时引入粮食行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参与企业进行测评,检查考核时,对群众反响好、企业信誉好、诚实守信好、质量把关好、经营效益好的“五好”放心粮油店,政府一次性补贴10000元。市政府还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平台,免费为放心粮油企业作公益宣传,向广大群众普及放心粮油知识,放大“放心粮油”招牌的广告效应、品牌效应、经济效应和惠民效应,拓宽放心粮油店经营收益渠道,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放心粮油创建积极性。 部门联动多方合力共建 根据市政府1号文件精神,市粮食局联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放心消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16年盐城市“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四部门“共同担责”,齐心协力建设“资质放心、品牌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数量品种放心、环境服务放心、管理放心”的“七放心”粮油店。按照省粮食局提出的乡镇覆盖要求,我市在全市98个乡镇并结合主城区人口基数标准,新建放心粮油网点123家,建成城区30分钟、乡镇60分钟“放心粮油供应圈”。为推动工程建设,市政府两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听取该项工作汇报协调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省粮食局领导先后到大市区放心粮油网点视察指导创建工作。 世界粮食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市粮食局还在市区举办放心粮油产品精品展、粮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现场烹制放心粮油店提供的米、面产品,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广大市民现场观摩品尝并提出改进意见,共创放心粮油市场的良好销售氛围。去年,我市放心粮油创建工作被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办公室授予“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行业”称号。 创新举措质量服务并举 为了顺利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市粮食系统牵头联合工商、食药监、放心消费创建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开展联合行动,采取城区引导乡镇,乡镇参照城区方式有序推进。政府统一“七放心”标准建设,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要求,严格把关参与企业质量。创建过程中,市粮食局等各有关部门做到随时服务企业,适时召开品牌创建经验交流会、放心粮店创建培训会、放心粮油产品与放心粮店“联姻会”、店主与社区联络员听证会和创建工作情况通报会等“五会”,先后请“射阳大米”行业协会会长张昌礼、大丰佳丰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蔚等传授品牌创建经验及产品亮点,适时培训,开展理论授课和示范店参观;为粮油企业和放心粮店架设沟通合作的桥梁,对放心粮店服务情况、产品质量等进行有效监督,并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情况。截止至2016年12月,全市共印制放心粮店分布图5000份,“放心粮油进社区”服务卡1万份,进销账簿2000本,意见簿500本,保障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放心粮油工程是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之一,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顺应了国家‘去库存’中对农业种植调品种、调结构的要求,也顺应了国家粮食收购体制改革的总趋势,粮食部门也从重视传统的原粮数量收益转向品牌质量效益,有效拓展了粮食部门的工作职能。”市粮食局局长崔成富向记者介绍,“放心粮油”工程响应了市领导提出的“生态大粮仓盐城好大米”建设要求,放心粮油的网点也为国家粮油应急供保安全提供了实体店点支撑,为地标粮油品牌走出盐城、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做出新贡献,也为引导农民优种优收、促进粮农增收增益找到发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