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盐城禾丰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倪学猛董事长 | |||
| |||
盐城市粮食物流中心是新近建成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中心,成为盐城市粮食安全保供基地和粮食收购为农服务窗口。盐城禾丰粮油储备有限公司作为物流中心主体企业经营管理卓有成效。日前,省粮食行业协会、《江苏粮食》杂志社、盐城市粮食行业协会联合采访组专访倪学猛董事长,现分享给读者。 采:盐城粮食物流中心是新近建成的现代粮食物流中心,主要有哪些功能?建成后企业迅速发展的奥妙在哪里? 倪:盐城市常年粮食产量750万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随着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备受重视,盐城市建设粮食物流中心成为必然。2011年3月,市政府决定建设盐城市粮食物流中心,由禾丰公司负责建设。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全市的粮食仓储中心、应急保供中心、为农服务中心、粮油检测中心、智能化监控中心、互联网+电商中心等,建设粮油仓储区、粮油物流区、综合服务区、粮油精深加工区等功能区。 历经四年多努力,物流中心建成了高大平仓27个廒间,钢板浅圆保温仓3座,仓容量12万吨;拥有港池220米和装卸码头3座,近2000吨泊位;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科技中心和日产300吨塔式烘干设备,各类储运机械、消防设施、粮油检测设备180多台(套),资产超亿元。2015年,粮油购销量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创利税和带动区域农民增收双千万元。被评为“中国百佳粮油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市级文明单位”。 一个新建的企业,短短的几年时间,取得如此的成绩,除了一班人团结一致,戮力破难,苦干实干,更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创新。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改革创新,国有控股70%,民营资本占股30%,混合所有制为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提供了体制保证;二是制度创新,形成让制度管事的管理模式;三是服务创新,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实行“一卡通、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流程;四是产业发展创新,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以“订单收购”形式,发展优质粮种植基地;五是文化创新,把企业文化作为理念来倡导,激励现代粮食人以“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精神为国家管好粮;六是组织建设创新,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的部署上来。 采:粮食仓储是物流中心主体部分,企业如何推进科学储粮? 倪:物流中心承担着国家政策性粮食和地方储备粮油承储,责任重大,我们始终把仓储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几年来在仓储工作上达到了库区整洁似花园、仓内管理达规范、全年保粮无事故、每仓经营不亏损。我们的做法是:一是高起点规划仓储区建设。面对当初是一片杂草横生的建设场地,筹建组成员没有畏惧,他们坚定一个信念,一定要在这块地上,建最好的粮仓,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物流中心。针对资金短缺、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决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公司每年经营积累近千万元再投入建设。仓储区均是高大平房仓或浅圆仓,与之相适应的是现代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配套便民服务中心、文化长廊、花园等,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物流中心拔地而起,为管好粮奠定了基础,而她美丽的雄姿,成为皮岔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二是大力实施科学保粮。公司努力用绿色储粮保证粮食的品质,除广泛运用“四合一”储粮技术外,主要科保手段是低温储藏。所有粮仓安装了空调,每个仓房进行气密和隔热处理,保持仓房隔热性能良好。公司先后购进了两台谷物冷却机以备储粮降温。在夏季,常规保粮和科学保粮相结合,控制粮温在20度以内。如遇粮温升高,就采取夜间谷物冷却作业,把粮温降到10-15度,然后加强隔热控温措施。通过环保无害储粮手段,使储粮处于稳定状态,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我们粮食销售价格平均比市场价每吨高30元以上,为单位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秘诀就是推广科学保粮,保证粮食品质。三是以“数字粮库”系统实施智能化管理。投资三百多万元,引进航天信息“数字粮库”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自动化管理。农民到这里卖粮,只凭一张卡,实现从来粮到付款的“数字”传递,让群众体验到交粮“一卡通”的便利。“数字粮库”对内部业务流程实时监控和汇总,实现管理流程资源共享,管理信息实时搜集,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杜绝人工操作出现的违规行为,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和内部管理水平。 采:禾丰公司成立以来,经济效益一直很好,是同行中佼佼者。公司在经营管理上采取哪些措施? 禾丰公司成立以来无一年亏损,无一笔亏损,无一仓亏损,主要得益于灵活经营和严格管理。在经营上,一方面狠抓基地建设掌控优质粮源,好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一方面错位拓展市场,针对北方居民主食改面吃米,抢占商机。管理是企业的必备功课,我们一直坚持适合禾丰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三点:第一是实行费用预算控制。年初按照上年实绩和当年工作安排,提出全年费用预算额度,并作为目标任务下达,执行过程一般不作调整。年终由董事会考核预算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奖惩的依据。严格的预算控制,大大减少费用开支。奖罚分明的管理办法,使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合作的态势、风清气正的环境、紧张快乐的氛围。第二是推行“红旗仓”评定。按照省级示范粮库标准评定“红旗仓”,从基本制度、仓储管理、设施管理、效益考核、安全生产五个方面,实行责任目标百分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报酬挂钩,而在“红旗仓”评定中,分仓核算成本是亮点。第三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从2014年开始,开展以评比“季度明星”、“年度标兵”和“先进部门”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极大地调动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积极性。公司还经常组织敬老助学等活动,回馈社会,培育员工爱心,增强社会责任,强化服务社会、服务农民、服务客户的使命。从禾丰公司实践证明,精明智慧的领导班子、精打细算的管理制度、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精心敬业的责任意识,是企业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采:物流中心如何通过为农服务,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 倪: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单单依赖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硬件”,而是“软硬”并举,在为农服务和提升粮食产业化层次上做足文章。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为农民着想,创“农民之家”。坚持“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把国家惠农政策和为农服务的措施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并公布上墙,让售粮农民看得懂。每年都做到对收购形势早研判,年年都有新改进。今年夏粮收购仓容紧张,我们想方设法,腾出仓容5万吨,满足了当地农民售粮的需求。年初添置一套日处理300吨烘干设备,夏收正逢连续阴雨,及时为种粮大户烘干小麦1.2万吨。投资300多万元对装卸码头进行功能提升,新添置抓吊机械,装卸量由原来的每天1500吨,提高到3000吨,确保农民当天送粮当天收购完毕。几年来,我们严格执行政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零”投诉。群众反映说,禾丰不仅服务热心,而且事事贴心,送粮到这里,温暖如春,有一种“家”的感觉。二、建生态基地,创优质品牌。禾丰人审时度势,依托自身粮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行稳致远,着力争创品牌。成立禾丰粮食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建立优质粮种植基地3.5万亩,流转土地3000亩,保证了经营所需的优质粮源。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保证企业长效发展,必须注重塑造品牌,而品牌建设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积累过程,品牌做优必须是一点点植入消费者的心里,才能形成“强者恒强”的美誉度。我们用生态基地的优质稻谷9108为原料,打造“千河香”大米品牌,已深受消费者欢迎。三、发展重心前移,拉长产业链条。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以优质粮源取胜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禾丰人在这个问题上,思路十分清晰,必须重心前移,向种植领域发展。2014年,在全市粮食行业率先注册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公司占股75%,吸收成员205户社员。合作社种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收购的管理模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我们在产业化上,做到有基地、有场地、有制度、有人员、有实绩。专业合作社以订单的形式,年可提供优质稻麦近4万吨,公司经营粮食20%来自基地。我们算过一本细账,合作社带动社员每亩比非合作社农户多增收300元左右,累计增收近1000万元。如今,要求加入合作社的会员越来越多,到今年年底,将发展到300户以上,种植面积达4万亩。【采访组成员:何广龙、吴银楼、许向军、刘星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