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粮油加工业及饲料、酿酒等涉粮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实现了“五年翻三番”的目标,涉粮产业总值5000亿元,占全省GDP的1/5。四川也是全国人口大省,如何保障近一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粮食部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规划先导、协会督导”的思路,大力推进放心粮油体系建设。全省累计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47亿元,撬动地方及社会资金8亿元以上,已建或在建18个粮食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管平台、4个市开展了“互联网+放心粮油”试点,建设优质粮油示范基地35.9万亩、支持65个粮油加工企业开展技改、建设放心粮油配送中心82个、旗舰店79个、展示体验店5个、示范店417个、加盟店168个。 “三多”并举,创建放心粮油新机制
针对四川“放心粮油工程”起步早、发展慢、不规范、亏损重的特点,四川省粮食局党组认真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混合经济的机制构想,果断打破原有“放心粮油”推广主体——国有粮食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超常规提出了四川必须走“多元主体参与、多重功能融合、多种资金共建”的放心粮油推广之路。
经过3年的实践证明,“三多并举”符合中央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四川省“放心粮油工程”的实际,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主体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也极大地降低了“放心粮油”经营风险。目前,中粮集团、北大荒等大型粮食企业已在川拥有500多家经销商、800多家终端形象店。由全省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川军粮连锁”、“川粮便民连锁”两大系列已和全省粮食应急网点体系、四川地方土特产品系列有效接轨、深度融合。
同时,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全国供销社“老邻居”网点建设等部门资金也纷纷投入粮食部门倡导的“放心粮油工程”,并与粮食部门专项资金、民营资本形成资本叠加优势,促进了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工程步入快车道。 “四动”并行,编织放心粮油新网络
单一依靠协会驱动“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推广放心粮油往往流于形式,为此,四川省粮食局提出了“行政推动、协会驱动、政策拉动、企业联动”的四轮驱动战略,着力打破放心粮油网点“碎片化、无秩序、欠规范”的旧格局,积极编制放心粮油新网络。四川省政府将放心粮油工程列入“全省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省粮食局明确将放心粮油工程纳入年终考核,制定了《四川省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全省放心粮油标识系统,制定了加强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建设的意见。
在财政资金的拉动下,四川省粮食局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吸引各类主体、各种资金参与推进涵盖种植、收储、加工、配送、监管、消费等环节的放心粮油工程体系建设。由35家国有及民营企业共同参股注册的四川鼎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建“川粮”便民连锁店100多家,目前已成为全省放心粮油工程的主力军。另外,中粮成都产业园携手新津、都江堰、盐亭等县粮食部门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六措”并施,创建放心粮油新体系
在建立优质粮油种植基地方面,四川全省粮食部门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适度流转农民土地、建立自营原料种植基地。同时,各地粮食企业还按照优质粮油生产技术规程,在种子供应、测土配方、农药化肥使用、田间管理等方面建立管理制度,形成全程监管体系,确保种植环节粮油产品质量。
为了保证收购粮食质量,建立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了培育优质放心粮油产品,近年来,全省对260个粮油工业项目进行了新建或技改,投资70多亿元,2012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支持粮油加工业专项资金6亿元以上,切实保障了产品质量。
此外,在构建现代粮油营销网络方面,按照每个乡镇、街道以及每3万人1个供应网点的原则,四川省将力争在2018年底前在全省城乡全面建立“放心粮油”供应网络,确保销售环节粮油产品质量;在加强粮油质量日常监管方面,各级粮食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的方式,严格检查原粮质量和化学药剂使用情况,把好出厂关,积极指导粮油加工企业加强产品质量自检,把好市场关,建立联合执法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对市场销售粮油产品进行检查,并接受消费者监督;在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方面,目前已经有18个市(州)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粮油质量监管平台及粮油质量追溯系统,省局也已下发《四川省放心粮油质量追溯体系技术导则》,切实做好顶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