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江苏金洲集团徐铁泉董事长 | |||
| |||
金洲集团从1946年建厂已经70年,发展成为集油脂、饲料、农产品、仓储、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年销售额达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值集团70华诞,省粮食行业协会采访组专访徐铁泉董事长,将金洲集团成就和喜悦分享给读者。 采:金洲集团走过整整70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徐:金洲集团从1946年建厂,今年正值70年厂庆。回顾历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厂初期,原始发展。集团最早厂名为海安建新油米厂,创办于1946年10月,初期有10多名工人,十多间简易作坊,经营油米加工业务。解放战争初期,帮助新四军加工军粮,形势紧张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把机器抬到木船上进行加工,有时把机器沉入水中隐藏。建国后,工厂性质从私营、公私合营、地方国营、国营,厂址也多次搬迁,厂名几易变更。1974年厂名变更为海安县大公油脂化工厂。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黄金期,几次投入改造助推企业发展,其中浸出车间微机应用技术和年产1000吨植物脂肪酸技改项目分别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技术改造金牛奖。1992年销售创新高3500万元,实现净利润100余万元,成为海安和南通粮食系统为数不多利润超百万企业,在全省粮食系统中享有很高知名度。第二阶段,技改投入,跨越发展。1998年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加之管理不善,企业经营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濒临倒闭。1999年我被任命为厂长,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上任伊始,工厂账面没有一分钱,油罐没有一滴油,办公室门窗无一扇是完整的,人心涣散,经济纠纷不断。面对如此困境,领导班子首先统一思想,决定恢复生产。不到2个月时间,工厂奇迹般的运转起来,迎接了首单进口菜籽代加工业务,当时很振奋。但由于前几年处于半停产状态,设备陈旧,客户流失,无运转资金,企业无后劲,我陷入了深深思考,这样的企业还能走多远?是进一步发展,还是继续维持原状,我大胆地选择了前者。领导班子转变思想,统一认识,推动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2000年变更为南通家惠油脂发展有限公司,且享受退城进郊优惠政策实施工厂整体搬迁。2003年4月在海安开发区新征土地130亩,新建年加工20万吨油脂加工生产线,当年投入,当年开工,当年收益,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首次跨入亿元企业行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骨干龙头企业,也荣获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南通市政府先进企业等荣誉。第三阶段,转型升级,飞跃发展。一个没有理想的企业,就没有永久的生存与发展空间。2011年成立江苏金洲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再次搬迁到海安高新区,征地320亩,投资3.6亿元,建成金洲粮油工业园,实施全产业链配套工程,从单一的传统油脂加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2015年10月,成立江苏金洲粮油集团,产业布局由此展开,一条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粮油食品产业链初具雏形,涵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港务仓储、市场网络等各个环节。金洲粮油工业园是金洲集团飞跃发展的突破,在金洲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采:金洲集团现在主要有哪些企业构成,主要从事什么业务、生产哪些特色产品? 徐:金洲集团旗下有江苏金洲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南通家惠油脂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锐洲粮油有限公司、南通三鑫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南通金洲塑业有限公司、南通金洲粮油仓储有限公司等六家实体,主要从事油脂深加工、饲料、农产品、塑业、彩印包装、仓储、物流、贸易等业务,是一条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的粮油生产加工产业链。 公司产品目标定位:一是主打传统产品,特别是保持非转基因产品的生产;二是普及中端产品的生产,即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芥花籽油的生产;三是强化高端产品的生产,即亚麻籽油、红花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番茄籽油、杏仁油的生产;四是突破特种产品研发,即母婴油、护肤油等功能性产品的研发生产。 采:最近整个实体经济处于下行态势,但是金洲集团逆势而上、蒸蒸日上,有什么经营妙招和法宝? 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佳,搞实体经济确实不容易。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是抓科技创新,创建品牌。我们坚持产学研集合推进科技创新,成立了南通市油菜籽精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节能型菜籽深加工高效增值技术研究。与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大豆蛋白、菜籽蛋白、双低营养油以及大豆磷脂等新产品。在新品研发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品牌创建,企业注册的“家惠”、“煮煮乐”、“样样红”、“大海洋”、“纤诺”等37个商标,在市场中逐步叫响,“家惠”已成为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样样红”与“雀巢”、“金龙鱼”等国际品牌一起进入全球500强知名商标。这些商标囊括了粮油食品、休闲食品、南北干货、水产品、调味品、速冻蔬菜等200多个商品,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是拓展产业链,培育增长点。公司投资3.6亿元,建成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粮食油脂仓储,粮食收储量为5万吨,食用油仓储量为15万吨;第二板块为植物油料加工,年加工大豆和油菜籽30万吨,精炼非转基因葵花籽油、玉米油、芥花籽油15万吨,高端核桃仁油、杏仁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等2万吨;第三板块为年罐装30万吨7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第四板块为全产业链前延后伸,年需求量为1500万只包装箱,从注塑到吹塑7000万只塑料瓶以及彩色标贴标签等全产业链配套。四大板块互相关联,加粗延长产业链,大大增强集团市场竞争力。第三是做放心食品,拓展市场。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这是压在食品工业企业领导者头上的三座大山,我们丝毫不敢松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对粮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生产出更多的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集团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海安为中心,辐射周边,菜籽种植基地面积超过30万亩,一方面每年给30多万农户带来近800多万元的收益,另一方面公司也掌握优质菜籽,为加工优质产品打下基础。我们在国内首先提出食用油“换着吃更健康”的理念,首创“2.5+2.5≥5”的“金”济组合装油,以放心品质、良心分量、贴心服务将产品推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公司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先后通过FSSC 22000、ISO 22000、ISO 9001等认证。在市场开拓上,我们尤其注重两类战略伙伴,一类是央企、大型国企、国际大粮商、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等高大上的业界巨头,一类是大型卖场,产品已经进入国内15个大型知名卖场和知名的电商平台。与这两类战略伙伴合作,集团业务量大幅提升,企业的知名度逐渐叫响,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油脂加工50强、菜籽油加工10强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家惠”牌植物油获得全国“放心油”称号。2016年集团销售收入可望达到42亿元。 采:徐董事长是粮油加工科班出身的企业家,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擅长经营管理,为什么不惜重金招引高层管理人才? 徐:人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企业在高速发展中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在公司工作40多年,开始从事技术,后来从事管理,是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企业规模扩大后,管理更需要的是团队。把行业最优秀的顶尖人才聚集到麾下,并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奋进取获得成就,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公司尤其强化营销团队,建立了从市场总监、营销总监到区域经理、部门经理直到促销员的人才系统续任计划,保证人才梯队形成机制,提升执行力。集团高层总经理、行政总监、市场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技术总监、质量总监以及财务总监全部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了招引人才,公司将工厂精心打造成园林式工业旅游型企业,做到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采:金洲集团搬迁到新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产业聚集,是花园式工厂,也形成产业高地,让人对企业未来充满憧憬。请董事长给读者分享一下集团发展愿景。 徐: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企业也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指企业文化,智是科技创新,体是技术装备,美是质量品牌,劳是员工队伍。我们集团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壮大精英团队,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保障产业链条良性循环,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力争“十三五”期间五年开票销售额达260亿元,小包装产品年生产销售1000万箱,争创一个驰名商标,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把企业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型粮油集团,成为江苏省食品工业旅游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访组成员:何广龙、李瑞、徐红、刘星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