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韩福春:抓重点破难点确保玉米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 | ||||
| ||||
随着新季玉米的陆续上市,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习惯了政策性收购的东北玉米主产区,如何做好今年的玉米收购工作,引导农民、企业适应玉米市场化收购的形势,确保玉米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粮油市场报记者采访了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 韩福春表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玉米收储政策调整的重大决策。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要求,认真抓好秋粮收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妥善安排收购资金,全力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 据介绍,市场化收购的新形势下,吉林省的玉米收购面临三个不确定和一大风险。 首先是市场价格不确定,目前吉林省玉米市场收购价格每吨在1400~1500元之间,新粮大量上市后,价格能在什么水平还不确定。其次是多元主体入市存在不确定性,在市场预期不明朗情况下,各类市场主体入市谨慎。三是收购资金落实存在不确定性,不具备银行信用贷款条件的企业,可能遇到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大风险则是吉林省今秋降雨多,玉米水分高,如果农民把握不好售粮时机,前期惜售,后期集中卖粮,不排除出现区域性、阶段性卖粮难,导致庭院坏粮风险。 “做好今秋吉林省玉米市场化收购工作,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政府引导、风险共担、市场运作、粮贷挂钩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人卖粮、有人买粮’,抓重点破难点,协调‘购销储运加’各环节有序运转,探索形成市场化粮食收购新机制,确保玉米收购工作不出问题。”韩福春对粮油市场报记者说。 据了解,为解决好“有人收粮”问题,吉林省粮食局切实发挥社会多元主体活跃市场流通的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入市收购。 自11月1日开始,吉林省将对省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在收购期内收购加工省内新玉米给予每吨200元补贴,该政策有效提升了深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性。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和省储备粮公司,目前也已经落实储备粮轮入计划84亿斤,首批启动了33个收购库点,干粮玉米收购价格为每斤0.725元。 谈到如何解决“有钱收粮”的问题,韩福春介绍说:“为解决企业收购资金的问题,吉林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动员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分类研究落实收购资金保障方案。同时确定按照‘政府引导、风险共担,市场运作、粮贷挂钩,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思路,建立玉米收购贷款风险共担机制,先设立玉米收购风险补偿基金,同步组建粮食收购信贷担保公司,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据记者了解,目前吉林全省规模以上粮食企业收储能力为2285 亿斤,其中可利用收储能力529亿斤,总体上能够满足需求。 即使如此,吉林省粮食局仍提出加快新建仓容建设进度、抓紧腾仓泄库、扩大“粮食银行”业务,确保今秋粮食收购的仓容需求。 据记者了解,目前吉林省开办“粮食银行”的企业已经达到153家,还将在考虑风险防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开办范围,粮食主产县要力争做到应开尽开。 “解决好收购主体、收购资金、收购仓容三大重点问题之外,我们还要想办法突破‘有人卖粮’‘有人买粮’的两大难点。”韩福春说。 韩福春强调,对农民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农民有序售粮。玉米执行市场化收购,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形成大市场大流通,产区政府、粮食部门、涉粮企业就要充分利用吉林玉米的“黄金名片”效应,抓住时机主动找市场,跟踪落实玉米产销合作协议,加强与销区政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吉林玉米市场流通、壮大吉林玉米深加工产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