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当前镇江粮油加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 ||||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油加工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初级农产品使用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既承接着广大农民交售粮油的需求,也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营养的粮油制品,对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2015年底全市58家定报企业工业总产值209.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9%,我市粮油加工行业在全省和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尤其是丹阳面粉企业加工集群在全国、华东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镇江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国内外粮食形势的变化,当前粮油加工行业产能过剩、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创新不足、效益下降,企业运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要改革政策和宏观调控内容。2016年初,我们组织对全市部分粮油加工企业运行情况专题调研,从粮油产业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积极探索改革思路和对策。 一、当前粮油加工行业现状及问题。 1.产能过剩,开工不足,产业层次低。 当前,我市粮油加工行业初级加工能力相对过剩,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中高端健康、营养、适销的产品开发滞后,市场销售严重不足,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强。据调查,2015年大米、面粉和油脂企业开工率分别为44.8%、73.7%和56.2%,产能严重过剩,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2.市场需求不足,粮食库存居高,粮食价格低迷。 近年来,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粮油市场需求不旺。国内粮食库存居高,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左右的粮食安全线水平。同时,近两年低价大麦、高粱、木薯干等不受国家配额控制的玉米替代品进口激增,对粮油加工副产品的销售冲击很大。据调查,面粉副产品黄粉和麸皮价格从2014年底分别每斤价格0.95元和0.90元下降到目前每斤价格0.6元和0.5元左右。 3、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融资困难,杠杆率偏高。 总体而言,粮油加工行业民营和外资经营占有较大比重,相对于其他企业杠杆率要低。但部分企业初创期是由私营粮油小作坊发展而来,自有资本较少,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国家从2014年开始对支持“三农”的农村商业银行“定向降准”,由原来的17%下调到15%,帮助小型企业贷款。大部分粮油加工企业属于小微“三农”企业,但企业在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等方面很难享受贷款支持,审批周期长,迫使企业急需资金时只能转向民间借贷,许多企业借贷资金比重过大,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就难以正常运行。 4.企业成本上升,优惠政策不到位,利润率下降。 由于粮食加工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工种苦脏累,企业新生代工人缺乏,企业各项直接、间接成本显著上升,利润率下降。本次调查的大米、面粉、油脂三类企业产量加权平均:2015年电耗、人员、财务和管理成本同比分别增加15.9%、16.1 %、17.0 %和21.1 %。同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理想,粮油加工企业属于小微、涉农、微利企业,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扶持,但据我市粮油加工统计年报数据分析,2015年列统58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持平,利税却增长31.3%。从本次调研的大米加工企业分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6%,利润增长115%,但利税增长515%,企业税负还是较重。 5.发展定位不准,管理落后,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缺乏对自身发展战略和转型的准确定位,有的企业通过高息融资,不切实际,盲目扩张,投资房地产、纺织、太阳能、酒店等行业,最终资金链断裂,企业停产或破产。一是企业管理手段落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理念滞后,面对当前“互联网+”、微营销、众筹融资营销等新型营销手段,缺乏知识和人才,也缺少现实的切入点;二是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如丹阳面粉产能、市场在全国都很有影响,但至今也没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三是理念创新不够。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快捷传播,为企业不断向消费者推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了技术可能,但是产品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变得越来越多、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而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极不适应,创新举措明显滞后。 二、对策及建议 我市粮油加工行业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粮油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从粮油产品全产业链角度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1.去产能,促进粮油加工行业兼并重组。 鉴于粮油加工行业的投资主体主要是社会私人资本为主,去产能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政府引导。为此建议:一要调整产品生产结构,注重更多地生产适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营养、适销的粮油产品销售。二要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不断更新设备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出率。三要推进行业的兼并重组,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集约水平。如丹阳面粉加工行业,探索采取以“丹阳面粉”为区域品牌或以泰兴“苏三零”模式企业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化重组,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四要对一些资不抵债、产品无市场、资金链断裂的“僵尸企业”直接破产,退出市场。 2.去库存, 着力解决粮食库存结构性矛盾。 据统计,我市2015年底粮食库存中,粮油加工行业以销定产,库存占比35.9%,“去库存”压力并不大,但是国家粮食库存高企,一旦实施“去库存”,对加工企业的经营影响较大。为此建议:一要严格控制低价大麦、高粱、木薯干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采取阶段性的配额和技术性措施,保护国内粮食生产,促使国内的粮油加工主、副产品恢复到合理水平。二要分清不同粮权去库存。当前粮食“去库存”主要是降低中央和省、市级事权的粮食库存,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在品种、数量、价格等方面,要制定市场均衡投放的“去库存”计划,避免对粮油加工行业的冲击,维护市场价格的稳定。三要采取“定向销售、加工补贴”的扶持政策。考虑到既解决国有粮食库存,又促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对地方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施“定向拍卖销售、加工财政补贴”的扶持政策。 3.去杠杆,优化股权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当前,粮油加工行业杠杆率高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单一、资产负债率高和融资渠道较窄等方面,为此建议:一要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打破行政区域和经济性质的限制,通过兼并重组,靠大靠强,扩大股权融资,探索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混合经济新模式。二要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培植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杠杆。三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充分利用税收营改增和对中小企业扶持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债务和费用负担。 4.降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 当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除了原粮、成品和副产品价格外,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是关键因素,企业要走出困境,只有在降本减耗上下功夫。为此建议:一要在成品装卸、码堆等岗位有计划地采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解决目前新生代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二要成立政府牵头,粮食、财政、科技等部门设立的粮食信用担保基金,对不同企业给予担保扶持,解决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项目开发融资难的问题。三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和远程自动控制等技术全面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原材料和物料消耗,科学合理制定人员和物料等消耗定额。 5.补短板,延产链,塑品牌,提升企业内生活力。 当前粮油加工行业要在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管理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补短板”,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为此建议:一要确立产业链思维,促进资源整合。要与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合作,建立稳定、优质的粮源生产基地,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营销上要建立企业网商、微商和APP客户端系统,宣传推广企业和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在管理上要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强化现场管理,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上要强化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重点抓好采购、出品率和销售等关键环节。三要重视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信誉度。要重视与农委、工商和质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争创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产品、各类商标和名牌产品。同时,要重视各类行业性和综合性的信用评价,提高企业诚信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