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新海粮食储备直属库主任孔海宁采访录 | |||
| |||
规范化 科学化 信息化 ——江苏省新海粮食储备直属库主任孔海宁采访录
江苏省新海粮食储备直属库建库已有60多年,经过退城进郊、易地重建,现在脱胎换骨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示范粮库。日前,省粮食行业协会、连云港市粮食行业协会联合采访组专访孔海宁主任,现将有关内容摘录以飨读者。 采:新海粮库已经走过一个甲子,搬迁重建后焕然一新,成为花园式现代化粮库,目前粮库是什么状况? 孔:新海粮库确实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绩的单位。2008年,我们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面推进老库退城进郊、易地重建。现在看到的粮库与老库,那是天壤之别,2015年企业储备粮油经营量15万吨,完成销售收入6361万元,实现利润768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6万多元。应该说是成功实现从传统老库到现代化新库的飞跃。主要有四大特征:一是基础设施完善。新库区占地469亩,建成21栋高大平房仓总仓容12万吨、日处理2×300吨的潮粮烘干线、2×200KVA的配电中心、1566平方米检化验中心、732平方米的收储中心、1438平方米职工活动中心、1500平方米休闲运动中心、1100平方米的机修车间器材库、1080平方米的钢构罩棚、5.6万平方米仓间道路、近10万平方米硬化地坪。二是技术装备到位。购置配备了谷物冷却机、环流熏蒸系统、粮情检测系统、仓内温控空调系统、机械通风机设备、粮食输送系列设备、粮食清理设备、电子汽车衡等装备,安装了“数字粮库”系统,储粮手段达到新“四合一”要求,科学储粮水平大大提高。三是粮库环境生态。我们按照“绿色粮苑”发展定位,共种植景观苗木5000余棵,草坪33000平方米,荷花1200平方米,改造景观水面4万平方米,景观和绿色渗透到园区每一个角落,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片绿色,库区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四是服务保障有力。粮库目前具备中央、省、市三级储备粮承储资格,在中央临时储备、托市粮收购、省市地方储备、中储粮跨界移库等任务中,较好发挥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市场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载体作用,园区粮食物流集散功能逐步显现。 采:粮库在规范化管理上取得哪些进展? 孔:规范化管理是我们粮库的优良传统。搬迁后,随着库区环境和设施条件变化,我们管理从健全制度入手要求精益求精。一是修订完善储粮管理制度。2008年结合省级示范粮库创建及仓储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我们将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并汇编成《员工手册》,其中包括18项仓储管理制度、36项安全管理制度和20项粮仓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二是建立企业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围绕人、财、物、事,特别是储备粮的采购、储存、销售活动,对经营性资产、资金的管理等重要权力进行梳理排查,认真研究运行流程,找准最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关键节点,梳理出企业工作流程图14项28个,排查廉政风险点68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102个,完善8大类88项制度,修订考核细则150个,编印成《粮库内控手册》。三是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2013年6月,按照《仓储物流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要求,认真开展仓储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同时组织全库职工积极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专人编制《新海粮库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安全制度36项,操作规程20项,健全安全生产台账26项,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正是严格规范管理,我库荣获第一批“江苏省示范粮库”光荣称号。 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粮食消费追求变得更加注重营养健康、绿色新鲜,粮库主要功能就是保管好粮食,那么新海粮库在科学保粮上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孔:我们始终坚持“四无粮仓”理念,围绕“保储保供、降耗增效、绿色安全”的总体目标,通过抓粮质、控粮温,减少熏蒸次数和用药量,在科技保粮和绿色储粮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一是开展“四无粮仓”劳动竞赛活动。建立“四无粮仓”考核制度,每月对保管员进行一次“四无粮仓”考核,把创建“四无粮仓”作为衡量企业仓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二是机械除杂严把入仓粮源质量。在粮食入库环节,采取机械除杂与初验、质量监管员随机抽检和保管员全程跟踪复查相结合的办法控制入仓粮食质量,目前入库粮食净粮率达100%。三是烘干潮粮严控高水分粮入仓。利用烘干塔对冬季收购的部分高水分稻谷进行烘干,使入仓水分指标达到安全储粮要求。四是探索控温模式,创造低温储粮环境。连云港市属于海洋性气候,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北方冷空气过境频繁,低温低湿。我们根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缓速通风、空调与屋顶风机联合控温、谷物冷却机适时补充冷源等方式,创造低温储粮环境,降低粮食生物活性,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熏蒸次数和用药量,保证储粮品质。 采: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省粮食局大力倡导数字粮库建设,新海粮库也是率先起步,目前有哪些成效。 孔:2013年,我库以“数字化粮库、信息化物流、社会化平台”为建设目标,投资298.5万元,率先在全省同行业初步建成基于物联网信息化的粮库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化作业系统、智能化仓储系统、三维可视化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全方位提升我库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2015年,我库被省粮食局列为储备粮动态监管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单位。2016年计划投资235万元,升级改造原“数字粮库”系统。升级改造完成后,将完善和提升粮库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作业流程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仓储保管智能化、业务管理集成化。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秋粮收购前启用。2016年夏粮收购前投入使用中储粮粮食可视化收购“一卡通”系统,并成功实现与“数字粮库”系统的并网运行,满足收购资金管理“看得见、管得着、用得好”要求。在数字粮库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在收购结算上实现网银结算,既消除现金支付风险,又节约时间,方便售粮农民。 采:新海粮库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先进粮库,始终秉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员工忠诚度和工匠精神,主要有哪些做法。 孔:我库以储备粮经营管理为中心,以建设“绿色、人文、科技、强盛”美丽粮库为目标,弘扬“精益求精,自强不息”企业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5年荣获连云港市“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我们主要做法是:一是培育粮食文化,增强职业使命感。我库把粮食仓储职业道德建设与发展企业粮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爱库如家,惜粮如金”、“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和“库兴我荣,库衰我耻”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特色文化。《粮库简报》创刊18年来,累计编印190余期,记录了企业文化特别是粮食文化建设的历程。2015年编辑出版的《江苏省新海粮食储备直属库志》,集中反映粮库60年发展历程,凸显几代新海粮库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培育爱心文化,构建爱心企业。制定《新海粮库爱心基金管理实施办法》,对企业重大疾病职工、长期患病职工、职工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及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等进行爱心帮扶。2006年“爱心基金账户”建立以来,累计救助重大疾病患者27人次,支付爱心基金93500元;困难补助10人次,支付爱心基金7600元;帮扶困难大学生24人次,支付爱心基金40000元。三是培育安全文化,提升保障能力。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坚持把建设安全文化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班组建设、促进安全绩效管理和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相结合,开展“1+3”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安康杯”竞赛活动,“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四是培育书香文化,提升职工素质。建好职工读书屋,为职工学习阅读创造条件。制定《学习奖励制度》,开展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树新时期职工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创争树”活动,开展“学习新知识、提升新技能、服务粮食流通现代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读一本好书,选一条警身格言、写好一篇读后感、写好一篇工作总结”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阅读氛围。库副主任孙刚同志热爱阅读,2015年参加全国职工经典诵读大赛,并荣获三等奖。五是培育勤廉文化,营造清廉氛围。创建廉政宣传栏、公开栏,设置电子屏,张贴廉政书画,在《粮库简报》上开辟“廉政之窗”专栏,宣传廉政精神,反映廉政动态,营造宣廉倡廉示廉氛围;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收看廉政警示片,参观清风苑廉政教育基地,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底线”思维和自律意识。六是培育工匠精神,展示职工风貌。近年来,以“保粮安、强管理、增效益、促发展”为主题,以创一流工作业绩为根本,开展“四能手五标兵”(粮食保管能手、粮食检验能手、粮食经营能手、技术革新能手、企业管理标兵、安全生产标兵、优质服务标兵、增产节约标兵、环境建设标兵)、“四比四看”(比学习、看谁学深学透思想提高快,比服务、看谁爱岗敬业服务效率高,比创新、看谁工作突破业绩亮点多,比守纪、看谁勤廉务实落实制度好)和争创“四无红旗仓”等劳动竞赛活动,培育工匠精神,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学习创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人人争做最美员工和能手标兵,实现自身素质上层次、工作技能上水平、本职工作出成果。 (采访组:何广龙、杨梅芳、于峰、刘星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