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建明采访录 | |||
| |||
强化技能教育 服务行业发展 ——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建明采访录 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86年的江苏省粮食技工学校,为全省粮食行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近几年经过改革和发展,展现出全新面貌。日前,省粮食行业协会专访张建明校长,现将内容摘录以飨读者。 采:高职校从面向行业变成面向社会,改革和发展取得很大成效。请张校长介绍一下学校发展基本历程、基础条件。 张:学校创建于1986年,原名江苏省粮食技工学校。2002年5月,增挂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牌子。2005年12月,升格为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继续保留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2009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花果山下的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495.7亩,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目前已交付使用10.76万平方米。 学校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校、国家级重点中专校,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管理规范示范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曾荣获全国粮食行业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 学校设有粮油食品工艺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经贸系等5个系部,开设粮油工程、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汽车运用技术、服装设计、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30个专业,拥有粮食、机电技术、数控技术、商贸物流、电子信息、汽车、服装7个实训基地,设有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 学校举办高职、高技、中专、中技教育,承担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现有各类在校学生7000余人,教职员工296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82人。学校是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国际货代物流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采:现在职业技术学校林立,生源竞争也比较激烈。高职校在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生就业上有什么特色和优势?开设哪些涉粮专业课程? 张:(一)提升师资队伍。我们制定了教师培养方案,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学历。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研究生学历(学位)77名,占专任教师数的30%;高级职称88名,占专任教师数的35%;“双师型”教师114名,占专任教师的68%。鼓励专业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社会生产一线去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另外,大力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双师工程”、“创新团队工程”建设。近年来14人参加了出国培训,99人参加了省级师资培训,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206人次。4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2位教师被评为市级名师,18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2位教师入选省“333工程”。教师在国家、省、市信息化大赛、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3位教师获全国信息化比赛一等奖,4位教师获省信息化比赛一等奖,3位教师获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二)发展品牌专业。针对市场需求,我校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并重点打造品牌专业与重点专业。近几年来现代物流、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烘焙裱花等6个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4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我们还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新增并建成报关与国际货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完成机电一体化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共投入建设资金400万元;成功申报港口物流省级实训基地。投资500万元充实各专业实训室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条件,增强生产性实训功能。近几年来,学校用于实训基地建设资金2500余万元。 (三)加强校企合作。我们已与85家企业进行合作,成功建设产学研基地5个,合作项目6个。有多位学生出国学习(实习)进行深造。学校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多个企业冠名班,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对口就业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四)强化粮食专业。学校成立之初,主要为全省粮食行业培养和培训中高级技工人才。学校先后开设了粮油储藏与检验、粮油加工、粮食机械维修等专业。粮食专业的办学层次定为高职和高技。专业方向有2个:一是在粮油食品流通方向,主修保管、检验、营销等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二是在粮油食品加工方向,主修米、面、油的加工工艺、设备操作与维修等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2007年起开设粮食工程专业,面向全省粮油行业的粮油保管、粮油质量检验与分析、粮油市场营销以及粮油生产操作与设备维修等岗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校粮油专业教师10人,在校学生180人,实验室10个,实验实训设备近200万元。 采:高职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学校粮食专业大约有多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什么岗位? 张:2013年以来,高职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高职学校的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吃苦耐劳,有工匠精神,一般中小企业以及对操作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比较青睐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我校粮油专业已有毕业生500余人,主要分布在中储粮、中粮集团、各地粮食局下属的企业以及周边中小型企业,很多学生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学校与连云港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每年为他们输送一些技能人才,深受企业欢迎。 采:高职校转身自粮食学校,跟粮食行业自然有紧密关系,那么,如何在开展粮食行业在职干部员工培训上发挥基地作用? 张:在省粮食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各市粮食局大力支持,我们先后承办了全省粮食行业会计业务培训、益海粮油(连云港)工业有限公司企业员工培训、中储粮徐州直属库、中储粮邳州直属库的员工培训。去年以来,受苏州市、金湖县粮食局委托对新入职的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检验员进行培训;受南通市、常州市粮食局委托对粮食行业基层管理干部和粮油保管、粮油质量检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最近又配合徐州市粮食局为财会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近年来,累计为全省粮食行业培训员工学员1200余人。 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加快建设集教学、培训、实习、服务多位一体的粮食行业人才培训中心大楼建设,为面向全省粮食行业开展业务培训创造更好的条件。 采:粮食行业改革改制后出现专业人才断层,日前省粮食局和连云港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建高职校,旨在期望高职校为行业培养更多更好优秀技能人才,对此,高职校有何规划措施? 张:省市共建为学校发展创设了新的发展机遇,体现了省粮食局和连云港市政府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支持。学校正积极响应省粮食局的号召,努力做好“小学校大粮食”文章,为推进我省粮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贡献。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坚持立足粮食、服务行业,做好高职和高技学历教育,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全员育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建设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渗透到学校专业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培养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和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校企双赢的合作效果。 三是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大力开展粮食专业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做好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粮油购销员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做好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技能竞赛的选拔、集训工作和专项业务培训工作以及粮食局或粮油企业其他委托培训工作。我们还将争取省粮食局支持,加快建设全省粮食行业人才培训中心,为全省实施“五粮”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采访人:何广龙、张民、刘星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