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通州区骑岸粮食储备库五年迈出五大步 | ||||
| ||||
从南通市通州区商务局财务审计科最新报表显示,通州区骑岸粮食储备库2015年实现粮食购销经营量5.9万吨,是2011年的5倍;实现利润243.4万元,是2011年的5.5倍,购销经营五年迈出五大步。 骑岸粮食储备库位于南通市通州区北部,北邻如东县。2010年底前,其前身系原十总粮管所,干部职工5人,仓容1.5万吨,年经营量万余吨,年利润10万元左右,粮食属余缺平衡略有余地区,是既不通水路,也远离大马路,交通相对闭塞的一个小粮库。通过5年发奋努力,该库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3名,新建两幢仓容1万吨的高大平房仓,无论是队伍建设,还是经营能力,都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深化改革,提升能力。通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始于2001年7月,第一轮改革时,保留了原十总粮食管理所,拆消下属粮库、站,全体员工解聘劳动关系。2002年,粮管所返聘了5名干部职工,维持简单的购销经营及资产租赁等管理。 第二轮改革始于2013年,通过拆消十总粮管所,将原骑岸粮库更名为通州区骑岸粮食储备库。在通州区商务局领导下,改善了原企业考核分配奖励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也制订了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人人争贡献的良好局面。该库2011年实现利润44万元,2013年利润105万元,2015年利润243.4万元,五年翻了5.5倍,企业积累资金500余万元。 二、配齐班子,充实队伍。粮食企业改革后,面临企业领导班子薄弱、职工年龄老化、人才短缺这一突出矛盾。对此,该库招聘了以本地户籍和一技之长、高中以上水平的员工7名,通过师傅带徒弟,送陪、开展业务练兵、参加技术比武等形式进行培养,使他们很快能独当一面,在全区粮食技术比武中,该库新职工包揽了前5名。同时,通州商务局还通过考察、新提拔了两位年轻有为的同志充实到该库领导班子中,配齐了党政班子,解决了企业长期一人独挡的局面,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促进企业全面、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平时,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懂自己动手,2015年,自装自运粮食7000多吨,节约的大量费用。 三、加大投入,增添活力。一是2014年结合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中央、省共投资250余万元,企业自筹150余万元,对危仓老库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添置机械设备(含通风设备)和两部卡车,投资建设了烘干机房,装备了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收储系统实时监控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二是2015年,投资1200万元,新建两幢高大平房仓,仓容1万吨,总仓容达2.8万吨,同时,新建两幢三层综合楼面积2000平方米,既解决了无办公室、会议室、化验室的困境,也解决了职工住房和食堂等生活设施难题,不仅提高了职工生活福利待遇,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使库容库貌焕然一新。 四、心系农民,实现双赢。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逐步向集约化、农场化、“全托管”模式发展,粮食收购企业服务对象也随之而改变,粮食“三高”(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导致市场粮价下浮,仓容不足,农民卖粮难现象有所抬头,面对诸如此类的矛盾和困难,该库首先主动与农场主、种粮大户、合作社对接,分别签订了全产业链联盟合同1200亩、“订单式”合同8000亩,严格按“托市价”收购农场主所产小麦和稻谷。其次是自筹资金80万元,改造烘干机房和热风炉,组合成十一台烘干机,日烘干粮食达150吨,2015年秋粮收购期间,做到人息,机器不息,连续一个半月为种粮大户烘干高水分水稻近6500吨,加上烘干小麦1500吨,全年共为种粮大户烘干粮食近8000吨,并创造了5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三是积极收购农民余粮。除储备计划收购外,该库通过腾仓并屯,及时出库,2015年共收购“托市”粮食11885吨。 五、抢抓市场,搞活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托市粮”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使储备粮销售面临困难,直接导致仓容紧缺等后果,该库因地制宜,积极寻找新的商机。一是打破传统模式,开辟网上竞价交易,扩大销售渠道;二是邀标竞价,诚邀有购买意向的企业,到库实地洽谈、竞标销售;三是与加工企业挂钩,实行代收、代储原粮、代销成品粮,合作双赢;四是立足本地,优质优价,寻找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如粳稻“9108”、“5055”“46”等市场热销品种,2015年该库就收购了这些市场热门粮食4000余吨,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五是抓好轮换,盘活地储,在征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同意,通过品种互换,抢抓轮换时差,避开轮换出库高峰期等办法,收到了较好经济效益。 |
![]() |